网站首页寰球视野历史钩沉群星闪烁逐梦他乡重庆仔儿旅行采风直击现场重庆书画作家方阵作品原创 经典时尚巴渝文化食在巴渝韵海诗苑娱乐星空华夏姓氏重庆美女茶酒文化美丽乡村重庆天地军迷世界拥军爱民社区文化
重庆仔儿
令人担忧的纳粹幽灵:当人类思想之癌扩散到美洲
    2017-02-17 00:47:01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2015年年初,《上海书评》曾刊登过梁小民先生关于《美洲纳粹文学》一书的短评。梁先生是这么说的:“这是我这个月读的最烂的书了。介绍二十世纪拉丁美洲的作家。绝大部分我根本没听说过,也没读过他们的书……读起来大呼上当,又想抽自己耳光。”如果我们把这条短评看成是反语,以装糊涂的方式揭示作品的特色所在,那么这不失为一条绝妙的书评,不过,梁先生随后又登报更正,态度非常认真地表示“我评错了”。梁先生的自我批评精神可嘉,波拉尼奥的虚构本事很赞,这个故事对于拉美文学的中国传播研究来说,不失为一则非常有趣的素材。

这个例子也可以促使我们对文学的本质作一些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与艺术都是骗术——小说是虚构,绘画是模拟真实。梁先生将《美洲纳粹文学》所述之事当真,有点像普林尼在《博物志》中记载的两个古希腊画家比拼画艺,巴哈尔修斯用绘出的遮挡画作的帷幔骗过了宙克西斯的眼睛的故事,或是孙权将曹不兴画在屏风上的苍蝇误以为真,抬手弹之的轶事。有的时候,小说的题目能迷惑人,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会被当成是一本科普读物,《乌克兰拖拉机简史》会被当成是一本科技史著作,打开读下去方知判断错误,而《美洲纳粹文学》则是彻头彻尾的“欺骗”,把它与《拉丁美洲文学史》《拉美文学选读》这样的书放在书架的同一层,好像也没什么问题——其体例、分类方式还有作者在最后煞有介事附上的人物、出版社简介及书目清单,足以让人将之与一本文学史著作相混淆。这大概可以算是小说中的“伪纪录片”吧。

拉美文学常常让中国读者发出这样的慨叹:原来小说可以这么写!梁先生在更正中也承认:“我总觉得小说应该是讲故事,而不知道故事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用介绍作家的方式其实也是一种。”接下来他发出呼吁:“大概像我这样的老读书人还有一些,为了帮助我们与时俱进,出版这类书时是否可加一个译者前言或译介进行引导?”我觉得这倒没有必要。有时候,作家、艺术家就是想玩一把游戏,不要过早地揭穿嘛。梁先生自称“老读书人”,这个称谓意味着传统的文学艺术欣赏者,他们的眼睛习惯于看被摹仿的现实。现代艺术并不致力于摹仿已有的现实,而是再造一个全新的现实——《美洲纳粹文学》模拟的是文学史著作的架构,却创造了一个美洲现当代文学的平行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活跃着一批性格怪诞的人,变态诗人、文学流氓、政治投机客……这个世界与真实的文学世界是有所对应的:纳粹文人、纳粹文学赞助人、纳粹出版社、纳粹刊物等一应俱全。真实的历史人物也时而介入其中,更让人信以为真。

更有意思的是,作者自己也以真实的姓名在其中的一个章节里出现,见证他自己虚构的文学史。有一段发生在“我”和一位智利前政权警探间的对话,非常有意思。后者正在西班牙追杀一个智利纳粹艺术家,找到“我”希望能得到线索:

我告诉他:在我心中,拉米雷斯不是诗人,是罪犯。他说:好啦,好啦,也许在拉米雷斯或者随便什么人心里,您也不是诗人,或者是个坏诗人,而他们或者他则是诗人。一切都看具体情况,您不这样认为吗?

在书中,作家虚构作家,甚而也虚构自己。作者应当是熟谙文学世界的法则的,知道文学艺术的机制是如何运作的。这段对话在某种程度上触及了一个令理论家争论不休的问题:究竟是什么给作家或者说艺术家赋予身份?在这个例子里,“我”凭什么就否定拉米雷斯的诗人身份呢?拉米雷斯·霍夫曼这个恶棍又凭什么被一些人认为是诗人呢?按照“艺术界”的理论,艺术成其为艺术,需要仰赖某种制度、习俗或者说结构,而迪基则揭示了文学艺术作品背后所存在的一个共同体:“艺术世界的中坚力量是一批组织松散的却又互相联系的人,这批人包括艺术家(画家、作家、作曲家之类),报纸记者,各种刊物上的批评家,艺术史学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等等。就是这些人,使艺术世界的机器不停地运转,并得以继续生存。”在波拉尼奥虚构的美洲纳粹文学中,既有创作者,也有穷困作家的保护人、出版人、理论家等等,他们设立赞助基金、出版机构、定期刊物和文学奖项,相互串通,沆瀣一气,共同构成一个“反动派文学”的网络或者说机制。小说看似是碎片化的,由一个个虚构作家的个人传记所拼贴而成,事实上他们的故事互有交叉,前后呼应,一个人物的轮廓首先闪现在另一些人物的故事里,渐渐地浮现以至完全。这些文字世界的流氓,每一个人都不是在孤独地战斗。

作者给那些重要的纳粹文学代表作编制了完整的出生证明,从出版时间到出版地点、出版社一应俱全,完全符合在学术论文中引用作注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在附录中,这些出版社一一出现,有或长或短的介绍。其中最有分量的是“阿根廷第四帝国出版社”,从名称上看就继承了纳粹精神,其发展历程可以说是神经质的,充斥着反共主义、反犹主义、未来主义的主张,铁了心要给纽伦堡审判翻案。“它奇特古怪的毛病一直保持到2001年。始终无法知道谁是社长。”很多时候,人们并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势力在操控着文化产业,现实往往比人们的想象更复杂。美洲纳粹文学的理论支持并不简单,也可冠以“博大精深”的美誉,正如法西斯主义事实上有着深厚的、盘根错节的意识形态根源。智利刊物《南半球文学杂志》的两位创办者,一个“主张意大利式的唯美加吹牛的法西斯主义”,另一个则“主张西班牙式的天主教加长枪党及何塞·安东尼奥主义加上反资本主义”。这些主义所指向的,也是为与其配套的文学所“意淫”的,同样是蛊惑人心的“乌托邦”或曰“一个更美好的新世界”。假使纳粹真的能统治地球,那么这些不同面目的法西斯主义就将成为各个美洲国家的国策,美洲纳粹文学也就能从边缘走向中心,成为“国家文学”了。

凡注明“来源:重庆文化网视”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地址:重庆巴南区融汇大道66号23幢16-4
值班电话:023-68418563
服务电话:13320356020 13512392372
投稿邮箱:hcy570708@sin.com
联系QQ:136228045
技术支持:宇琼科技
渝公网安备 50011302000173号
ICP备案:渝ICP备16012598号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
Copyright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文化网视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胜大律师事务所 高级律师 李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