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寰球视野历史钩沉群星闪烁逐梦他乡重庆仔儿旅行采风直击现场重庆书画作家方阵作品原创 经典时尚巴渝文化食在巴渝韵海诗苑娱乐星空华夏姓氏重庆美女茶酒文化美丽乡村重庆天地军迷世界拥军爱民社区文化
重庆仔儿
重庆城门
    2016-04-03 18:26:31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一般指重庆古代环绕渝中半岛近八公里城墙的门,九开,八闭,共十七座。另江北古城城门共十座,佛图关城门四座。公元前316年,为巩固秦朝统治,张仪在故巴国国都江州(今重庆渝中半岛)始筑城墙,南宋时期蒙古南侵,彭大雅据半岛地势筑城,基本形成重庆古城墙格局。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戴鼎在旧址建成象征“九宫八卦”的九开八闭共十七座城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重庆城市改造,陆续拆埋城墙门,仅通远门东水门留存下来,2012年、2013年人和门、太平门相继得到发掘,至今共计四座城门留存至今。
    其他城门虽已消失,但渝中尚有很多地名仍以城门命名,如朝天门千厮门临江门南纪门储奇门金紫门,还有与城门相关的地名如金汤街,凤凰台等,可见重庆的城门已然给这座城市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民谣《重庆歌》记录城门如下:
 
朝天门,大码头,迎官接圣。翠微门,挂彩缎,五色鲜明。千厮门,花包子,白雪如银。
洪崖门,广船开,杀鸡敬神。临江门,粪码头,肥田有本。太安门,太平仓,积谷利民。
通远门,锣鼓响,看埋死人。金汤门,木棺材,大小齐整。
南纪门,菜蓝子,涌出涌进。凤凰门,川道拐,牛羊成群。储奇门,药材帮,医治百病。
金紫门,恰对着,镇台衙门。太平门,老鼓楼,时辰报准。人和门,火炮响,总爷出巡。
定远门,较场坝,舞刀弄棍。福兴门,溜跑马,快如腾云。东水门,有一个四方古,正对着,真武山,鲤鱼跳龙门。
 
详细介绍
朝天门
朝天门码头俯瞰
朝天门位于重庆渝中区渝中半岛的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是重庆以前的十七座古城门之一,为规模最大的一座。
据清代有关图经记载,朝天门建在江崖高处,门外是下到码头的长坡,远看十分雄伟,城门为双层结构,正门之外还有瓮城,瓮城门向北,入瓮城右拐,才是朝天门正门,正门朝东,与外城门呈直角。在朝天门外,瓮城门额上,刻有“朝天门”三个大字,正门额上则刻“古渝雄关”四个大字。
南宋时期钦差常自长江经该城门传来圣旨,遂名朝天门。据说,早先朝天门码头是不准一般民船停靠的,为的是防止闲杂人员等影响治安,后来,虽然取消了这个禁令,但民船也只能靠旁边小码头,最大、最好的码头,仍然是留给官船用的。1891年重庆辟为商埠,朝天门始设海关。1927年因修建朝天门码头和拓宽道路,城墙、门楼和房屋在内的旧建筑被成批拆除。朝天门因其交通上的重要性,首当其冲,成为在这一轮大拆大建中,第一个被拆毁的城门。至此至少550多年历史的古重庆城象征——朝天门城楼消失。后码头几经修缮,建朝天门广场,襟带两江,壁垒三面,如巨轮迎风,气势雄壮,“朝天门广场”为江泽明题写。朝天门历来为重庆最大码头,如今为主要为客运码头。有“零公里”、市规划展馆等景点,未来将修建由六座塔楼和高空连廊组成的来福士广场项目。地铁一号线在此设站。
 
翠微门
翠微门码头是丝绸、绸缎及绢帛的出入港口,是全川最大的丝绸市场。四川盛产丝绸,川丝也是全国市场上的俏货。翠微门码头作为水路转口码头集聚了川内各大绸缎帮,成为全川最大的丝绸市场。当年曾盛极一时的“宝圆通”商号在翠微门外就是以经营布匹、棉纱最为出名。
门外长江对岸的瑞典安达森洋行曾在抗战时期成为近4000箱故宫国宝的藏身之处。因处于江南岸又悬挂瑞典国旗,遂得躲过日军的轰炸,使这批文物毫发未损。
 
东水门
建于明代的"东水门"是重庆老城正东的大门,但城门向北。门上城楼已不复存在。该城门宽3.1米、高4.5米、厚6.6米。,属石卷顶城门洞,附近有石城墙一段.也许是其所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缘故,该门未设瓮城。
此门曾是人们渡长江去往南岸的要道,也是外地商贾云集之地,生意兴隆,人烟稠密。著名的湖广会馆(亦名"禹王庙")便坐落在入城的芭蕉园街上。

太安门

与南岸龙门浩隔江相望,因此此片区又被名为“望龙门”,望龙门并非门,而是取“望-龙门”之意。太安门虽为闭门,但门内曾有二府衙、城隍庙、文庙等显赫的建筑。该门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拆除。
民国时期茅以升于此设计望龙门缆车,是中国第一条客运缆车。1993年,因修建长江滨江路,望龙门缆车停运。2009年底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门
 
太平门一直是百年重庆城的重要门户,出门渡长江至龙门浩,经巴县背峰、木洞、天赐入南川县,可通往贵州和湖南西部,被称为重庆的“东南路”。城外临长江东去,城内是一条繁华的长街。1891年,重庆成为中国最早一批对外开埠的内陆通商口岸,不少外国商人来到重庆经商。但他们被限制在南岸租界区里,与门内白象街隔江相望,没有经过许可不能入城。白象街位于重庆城太平门内,靠近官府,于是有了为洋人办事的买办。当年的白象街上,汇集了百货、银楼、当铺、钱庄和很多行帮,成为百年重庆城最豪华的街道和金融中心。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重庆扩城,市中心才开始慢慢移至上半城和新区。
 
人和门
 
人和门位于太平、储奇二门之间,所谓天地人和,故名曰“人和”。门内有重庆各类镇台衙门,遂歌曰 “人和门,火炮响,总爷出巡。“清代时,人和门外有神仙洞水沟,从刁家巷、段牌坊流出的水经此处流入长江。
 
储奇门
“储奇门,药材帮,医治百病”,自古这储奇门就是重庆城药材集散之地。命名“储奇”,含有预兆城丰,祈愿昌盛之意。以前,西南各地进贡给皇帝的奇珍异宝都要在这里停留后再转运进京。从地理位置来看,储奇门算是重庆城的正南门,与北面临江门遥相呼应。
储奇门是下半城沿长江开的六个城门中较为重要的城门之一。位置正南,瓮城面向长江上游。储奇,寓有富足昌盛之意。昔日,城门外码头起卸的货物,大都是四川出口大宗的药材山货,城门内集中了药材和山货的商号和堆栈。古代就有“储奇门,药材行,医治百病”的民谣。至今,储奇门一带,依然是重庆市药材行业集中的地方。当年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储奇门是沟通上半城和下半城的要道,出城门过江到海棠溪通向贵州。抗战时期,在原城门旧址修建著名的“储奇门缆车道”。
1940年5月16日张自忠将军殉国,28日下午,灵榇沿长江逆流送抵重庆,储奇门码头人山人海,10万人前来凭吊,蒋介石曾亲往储奇门码头迎灵。
欣赏“海棠烟雨”的最佳地点储奇门江岸边,只见雨中淡淡的云雾忽而与江戏水,忽而缥渺舞动向南山。江对面依山傍水的高楼,在烟雾中时隐时现,美不尽言。

金紫门

重庆金紫门紧靠储奇门,方位也在城的正南方,城门对着江面,没有瓮城。因这里曾有古庙金紫寺而得名。江边是柑桔船集中的地方。古重庆十七个老城门,只有金紫门和储奇门这两个开门之间,无闭门。
此门是因重庆官府衙门集中此地,而专门兴建的。金紫门城门对面,就是重庆镇署衙门,衙门四周有轿铺、饭馆、茶馆、酒肆,繁华热闹。古民谣:“金紫门,正对着镇台衙门。”镇台衙门是重庆权势显赫的大衙门。
另据载,附近在过去还是官府金库所在地,或许特设此"开门"的目的与官府方便调遣军队及运输库藏金银相关。
 
凤凰门
古重庆十七门八闭门之一。现不存。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重庆卫指挥使戴鼎垒石筑城,依袭旧俗,因台设门,便在金紫门与南纪门之间建了一道闭门,起名叫“凤凰门”。 外有川道拐在南纪门外的雷家坡与石板坡之间的坡坎下,明清至民国,自贡、綦江、贵州的牛羊源源不断地送到川道拐,那里是重庆著名的专业屠宰场。上世纪之初,重庆城拆城围之后,重庆的牛羊肉,均是从川道拐经邵家院、伍家巷,经由凤凰台送入城来的,成群的牛羊,不绝于途,经年累月,构成一景。因是,坊间里巷,有句唱云:“凤凰门,川道拐,牛羊成群”。
从凤凰门入城,穿厚慈街、十八梯、善果巷可直上较场坝,这条路是旧时沟通上下半城的一条主要干道。厚慈街,原名浩池街。善果巷,巷道逼仄,地势较高,1932年,重庆历史上的第一家无线电台就诞生在这里。另凤凰台有法国领事馆旧址。
十八梯,南起厚慈街,北迄较场,依山石建的石梯坎长长一坡原有两百多级,为减轻行人劳累之苦,特将长石梯分为十八层台阶以缓冲坡度,这条以十八层台阶得名的长街,俗称“十八梯”。
 
南纪门
 
南纪门
南纪门,菜篮子,涌出涌进”,说的就是重庆这南纪门专管菜篮子,涌进涌出吃一辈子。现今仍是人们熟知的地名。南纪门在城的西南角,有瓮城面向西,城门上号“南屏拥翠”四个大字,正是因为它隔江而对的是南山“翠峰碧峦”景色宜人的风光,是城内市民出城到南岸郊游观光和乘渡船过江的交通要道,因而,南纪门历来是下半城的重要城门之一。而此城门外江岸平坦开阔,成为重庆木材业集中的码头,木材堆栈一直到黄沙溪。
南纪,出自《诗经·小雅·四月》:“滔滔江汉,南国之纪。”纪者,理律也,总汇也,是谓该门是水陆两通的重要交通总汇。陆路经黄沙溪上凤凰梯到鹅公岩、石桥铺与上成都的东大路相通。

金汤门

依循《清乾隆重庆古城图》标注的位置来看,金汤门在南纪门与通远门之间,位于雷家坡上面临打枪坝这片山峰山脊间,城外是悬崖高谷,城门恰对着长江边上的珊瑚坝。其始建于公元1371年,清康熙四十六年被编为金汤坊,成为重庆城区二十九坊之一。金汤门内散落着有天官府、体心堂、仁爱堂等建筑。
 
通远门
通远门历来是重庆城通往外界唯一的陆路通道,门外的七星岗则是一片乱坟岗。遂传“通远门,锣鼓响,看埋死人”。南宋末年,蒙古军攻破成都,宋军退守重庆,彭大雅出任重庆知府。彭大雅竭尽全力拓修重庆城,向北扩至嘉陵江边,向西扩至今临江门、通远门一线,通远门就是那时所建。
1259年,“上帝之鞭”蒙哥于重庆合川钓鱼城功败身死,通远门暂时免去了刀光之灾。18年后,忽必烈强攻重庆,守将张珏率众血溅通远门,终被破门,重庆失守。
通远门的第二次刀光之灾发生在明末清初,对阵双方是明军和张献忠率领的起义军。张献忠率部数十万,超过守军十倍以上,仍无力正面强攻。张献忠绕道江津从菜园坝登陆,夺取浮图关,卡死了明军路上唯一退路。当时这一段到通远门全是棺山,没有大坡大沟,适合步兵作战,从水陆两路合围重庆。最后的主战场就在通远门。
经6天激战,起义军炸塌通远门转角城墙,一举攻入重庆。张献忠令手下兵士大肆杀戮以解心中之恨。《荒书》记载,“城中男女皆断右手”。
民国,通远门内五福宫领事巷的英国领事馆、法国领事馆、仁爱堂修道院以及后为渝中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德国领事馆,都是当时外国人云集之地。衣香鬓影,客似云来的场面,是通远门外的小市民难以想象的。
1929年,国民政府首任重庆市长潘文华凿穿通远门,一改老重庆城市格局。
其他历史事件如秦良玉救渝、1886年重庆教案、“三·三一”惨案等。
 
定远门
重庆古城的十七道城门大多面向两江,惟城西处的城门只通陆路,戴鼎将这道城门定为通远门,寓意的是通向远方的坦途光明之路。通远门岂止是通向远方的坦途大道起点,它还是渝城西面的一道天然屏障。为显示军事要塞的坚实与重要性,戴鼎特地在通远门左右两边设置了金汤门与定远门。
在戴鼎眼底心中,金汤坚城,挥戈定远,只有通远门安然屹立,重庆城自便平安无事。至于其余十六道城门,大多临江据险,大可高枕无忧了。这种心理,是一种美好的祈盼,也不乏求神护佑的迷信色彩,不管怎样窥探,事实就是这样。于是,在重庆城西重要关隘通远门的下方,这才有了定远门的萌生出世。
为应景而设的定远门毕竟是道闭门,属性注定了它从萌生那天起就要遭遇冷寂,因系闭门,旧时这里的人们出重庆城都须转经通远门或临江门。正因这缘故,明代渝城行政区划八坊二厢之中少了定远门的踪迹,定远门一带归属通远门辖区之内。清康熙四十六年,巴县知县孔毓忠重划城区为二十九坊、十五厢,定远门这才粉墨登场,也才有了定远坊、定远厢的名号单独立世。
公元1932年兴修七星岗至朝天门的中城经路,城垣遭拆围,定远门走完它五百余年历程,终于物是人非云散烟消。1935年,重庆市下设五区二十二坊,定远坊复归入通远门、走马街、红庙子区域,隶属第二坊,定远坊、定远厢亦悉数消亡了。
定远门位置应该在东周巴蔓子将军墓的马路对面,七星岗下面的民生巷沿崖边坡顶处,一号桥石梯内侧堡坎高处附近
令人疑惑的还有一问:定远门与较场坝,两者相距少说也有一二里之遥,怎么会扯在一起的呢?重庆的较场是考武科的场所,武生操练武艺,为的是保家卫国,守城护土。有骚客好事,强拉配景,附会咏句:“定远门,较场坝,舞枪弄棍。”一句歌谣,便风行滥觞开来。

临江门

从重庆解放碑穿地下人行道,右拐直走,出了地下人行道,就是这临江门了。可如今的临江门只留下了个名字而已,城门早已湮没了。具体位置应该在今天的魁星楼处。“临江门,粪码头,肥田有本”。这话的意思是:临江门是当时全市最大的粪码头,用于农业种植的肥料都是在这一码头上岸,或者从此地转运到嘉陵江、长江其他支流地区。从重庆城的地形来看,临江门乃重庆城的正北门,门外辖嘉陵江段水域。临江门往下,自古是悬崖。这就是重庆城易守难攻的要塞之一。
 
洪崖门
屹立在嘉陵江畔的洪崖门,处于临江门与千厮门之间,城门筑在一片高崖石壁之上。据《新元史·汪世显传》载:汪惟正于至元八年(1271年)与两川行枢密院合兵围重庆,夺洪崖门,获宋将何世贤。这段文字表明,洪崖门建造年代较早,原本是一道开门,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惨烈战事。
大约始建于宋代的洪崖门,初时是道开门,直到明洪武四年戴鼎在彭大雅旧址上筑石头城时,洪崖门这才失却功能变成了一道闭门。清代重庆城区划分为二十九坊,城门外编为十五厢,洪崖门内地区属洪崖坊,附廓之区为洪崖厢。
历史上曾为军事要塞的洪崖门,历来也是重庆城的一大胜景。明人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引旧志云:“城西雉堞下有洞曰洪崖,覆以巨石,飞瀑时至,亦名滴水崖。有元丰时苏轼、任仲仪、黄庭坚题刻。”“洪崖滴翠”,被列为《渝城八景》之一,久负盛名。
洪崖洞在门外,是一个巨大石窟,重庆人把它叫做洪岩洞,又叫神仙洞。
相传古代有个神仙,大号洪崖仙人,晋代大学者郭璞曾写下“右拍洪崖肩”诗句,将其拟人化,引来后人讴歌绵绵不绝。清人巴县知县王尔鉴诗云:“洪崖肩许拍,古洞象难求”;川东道张九镒吟哦:“手拍洪崖肩,洞壑认仙踪”;奉节知县姜会照叹曰:“自是仙崖张画景,岚光一片袅清风”。道光二十二年,重庆知府王梦庚几度立于洪崖顶,观洞神思,望门兴叹,情乎依依,留连难舍,直到吟唱出“拍肩怀古仙,徘徊不忍去”。方才带着半醒半醉之态陶醉而归。
名扬巴渝的别致胜景洪崖滴翠,说来全赖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那清澈鲜活灵动的水。抹石岩而下的城中诸水,大体可分为山水、溪水,明代洪崖门地僻人稀,少的是住户人家,多的是田园沟壑,城内条条小溪清亮纯净,与从西来巴山之水交汇于此,沿石崖而下,这才有了珠飞高岸落,浓翠滴空濛,翠涌大江流,波光点石头的佳景。
“洪崖滴翠”,介绍最为详尽的是清乾隆巴县知县王尔鉴,他曾云:“洪崖洞在洪崖厢,悬城石壁千仞,洞可容数千人……诗数章,漫灭不可读。城内诸水逾堞抹岩额而下,夏秋如瀑布,冬春溜滴,汇为小池入江。石苔叠翠。池水翻澜,夕阳返照,五色陆离,莫可名状。至若渔舟唱晚,响答岩音,又空色之别趣也”。
如今有仿古建筑群洪崖洞。

千厮门

千厮门曾是重庆最古老的城门之一,自从于一九三零年拆除城墙、修筑码头后,七十年来历经改造,变化巨大,有关城门的遗迹已经保存得很少。从史料上得知,千厮门有瓮城,瓮门西向,城门隔江面对江北老城保定门。
民谣有云:“千厮门,花包子,白雪如银。”嘉陵江流域的粮棉都在此门卸货入仓,所以说棉花打包的“花包子”,雪白如云,也是千厮门得名的由来。千厮门名称的使用,至少在宋朝就已经出现,在蒙古入侵宋朝的史料中有明确记载。千厮门名取自《诗经·小雅》:“乃求千厮仓,万斯仓,黍稷稻梁,农夫之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盖以当年城门内有贮存粮棉的千仓万仓而得名,是祈祷风调雨顺,丰收满仓之意,预祝农事丰收。
西蜀建兴八年(公元230年),诸葛亮北征时,命李福为江州都督,并大量囤积粮食,以备军用。据《华阳国志》和《太平寰宇记》记载,当时“造苍龙白虎门,别郡县,仓皆有城”,“州所理在巴城北故仓城”,这些记载表明,粮仓就建在城北靠嘉陵江一侧,就是后来的千厮门一带,这便是千厮门得名由来。
从抗日战争爆发到新中国成立后六十年代这一段时期,是川江水运的稳定发展期,也是千厮门码头繁荣的鼎盛时期。那时,千厮门外沿江码头设置有六七座,一直绵亘至洪崖洞江边。千厮门外除有正街外,还有纸盐河街,还有天成巷,江边有货栈和加工作坊。据老人们回忆,那时候街上酒店、商号、茶馆、客栈一家接着一家,街市上商人、船员、居民、力夫各色人等摩肩接踵,川流不息。入夜,酒店茶馆内灯火通明,生意非常兴隆,食客们猜拳行令,一醉方休,茶馆内川戏坐唱,锣鼓喧闹,胡琴悠扬,夜阑方罢。

西水门

        西水门在千厮门与朝天门之间,距千厮门较近,城门面朝嘉陵江。有多少流风余韵的西水门,实在少了些令人回忆的轶事,就连昔日那首《重庆歌》里,也只好编了一句闲娱的歌谣:“西水门,溜跑马,快若腾云”。这歌谣虽然纯为凑趣而起,但是总算道出了一句老实大白话。
  明清两朝,重庆城中,达官贵人们出门,多以轿马代步,骑高头大马者很是威风。科举时代,十年寒窗的莘莘学子,一朝金榜题名,隆重挂红,“打马游街”,那算是一件极为风光的事儿。老百姓无马可骑,然又心生羡慕,咋办?有心计的人便弄来些马儿供人骑玩,生意居然不错。但老百姓骑马玩是要选择地方的,生意人就在山崖边、平坝处、渝水旁,特地划出一条路线来,专供人们骑马溜玩。
  嘉陵江边的西水门,西接千厮门东抵朝天门,这一带地势平阳视野开阔,闭门内外商户人家相对较少,好一个天然溜马场自便形成了。溜马,一为玩乐,二为健身,溜,既指滑刷顺当,又喻骑马前行的时速程度,还含有嬉戏好玩之意。溜跑马,重庆人呼之为“骑溜溜马”。
  骑溜溜马者,大多为闲玩的乡民百姓。偶有骑术娴熟,扬鞭飞奔的勇士,纵马奋蹄,一骑绝尘,身手矫健,扣人心弦,煞是精彩。隔河从江北城岸边远远望去,烟波江上,淡雾袅袅,横浮低垂,骏马飞驰,穿云破雾,亦真亦幻……跑马溜溜的西水门,似也令人神往。
        1927年2月动工,到当年7月完工,嘉陵江边的码头建成。码头新建,船只靠岸,货物装卸,顺当方便。新建的码头,是在西水门旧址上完成的,码头立于嘉陵江畔,人们便以水为号,称之为“嘉陵码头”。西水门便就此消亡了。
凡注明“来源:重庆文化网视”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地址:重庆巴南区融汇大道66号23幢16-4
值班电话:023-68418563
服务电话:13320356020 13512392372
投稿邮箱:hcy570708@sin.com
联系QQ:136228045
技术支持:宇琼科技
渝公网安备 50011302000173号
ICP备案:渝ICP备16012598号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
Copyright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文化网视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胜大律师事务所 高级律师 李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