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寰球视野历史钩沉群星闪烁逐梦他乡重庆仔儿旅行采风直击现场重庆书画作家方阵作品原创 经典时尚巴渝文化食在巴渝韵海诗苑娱乐星空华夏姓氏重庆美女茶酒文化美丽乡村重庆天地军迷世界拥军爱民社区文化
重庆仔儿
湖北五峰南曲古艺新传 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2019-08-29 17:31:44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五峰非遗文化“活”起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乐克 通讯员 杨威

  “匹马单刀逞英豪,随带数十名小卒,打着汉字旗号……”这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南曲经典《关公辞曹》中的片段,30多年来,国内几乎无人能唱。如今在五峰文化馆内,17名南曲爱好者正手拿蛇皮三弦,甩起山竹快板,在千回百转声中传习。

  这是五峰“乡村振兴、文化铸魂”发力带来的变化。五峰地处武陵山区,是全国4个土家族自治县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4项国家级项目、23项省市级项目,非遗传承人有330名之多。近年来,五峰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力促非遗传承“活”起来。

  “一项一策”的传承保护攻略

  五峰有南曲、土家族打溜子、薅草锣鼓和土家族撒叶儿嗬四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四朵“金花”中,南曲“忽听弦子一响,随着简板叮当,甜绵而悠扬的唱腔把山乡情韵娓娓道来”,被誉为“郁香的山花”。

  起初,五峰南曲传承培训采用政府包办“大锅饭”模式,然而播撒的种子少有发芽。之后几经探索,确定重回市场,以城镇社区中老年人群为骨干力量,小规模、小班化、小建制,使得南曲枯木又逢春。其中,长乐坪镇的南曲沙龙最是火热。“每周一次从不缺席。甚至都精心算计着,怎样跟别的老师协商换课,把聚会探讨的时间空出来。”一年多来,当地白鹿庄村小学音乐老师樊晓星的音乐教学越来越得心应手。张友和杨先梅是一对夫妻学员。丈夫张友的三弦感觉非常好,可妻子杨先梅总是缺少信心。沙龙里外,张友不停地为她打气、鼓劲,帮她分析演唱的技巧、演奏的指法要领,如今,夫妻俩的南曲演奏技艺大幅提高。

  土家族打溜子,有鼓、土锣、马锣、双钹等乐器具,曲牌近百首,一般四五人合演。在仁和坪镇,近百名“科班”出身的艺人活跃在乡野,让土锣钹鼓的艺术得以星火燎原。“非遗传承,关键在人。”仁和坪镇文化站站长郑兵介绍,2012年,仁和坪镇文化站探索创新打溜子校园传承模式,依托中小学、青少年宫,聘请国家级传承人简伯元、省级传承人王德才等每周周二进校传授技艺。6年多来,已培训200多场次,受训学徒800多人次。“近百首曲牌无一失传。演奏节奏更多变,形象也更生动、更富情趣。”郑兵认为,新鲜血液让土家族打溜子拥有了与时俱进的特征,拥有了更多的现代感,群众基础更加广泛。“南曲进社区,打溜子进校园,撒叶儿嗬和薅草锣鼓在重点村落传承,还之乡野。”县文化馆副馆长、非遗办主任覃远歆介绍,一项一策、重点传承模式下,五峰近年有南曲亮相天津全国曲艺周、土家族打溜子参加全国农民春节联欢晚会、九子鞭赴香港参加回归20年文化交流、应邀参加中央文明办全国青少年文艺调演……

  古艺新传“见人见物见生活”

  非遗好比一出好戏,还得回归群众生活。

  2016年,“退休县官”罗官章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荣誉称号,其扶贫事迹也传遍五峰。南曲传承人高羽看准机会,以罗官章的事迹为原型,历时一年多打磨出扶贫主题的新曲《老罗返乡》,一时掀起传唱热潮。“罗老在五峰家喻户晓,扶贫搞得好,群众认可度高。”高羽介绍,南曲虽来源自民间,但相对高雅,“借着罗老的人气,南曲正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重回‘娘家’”。

  2008年6月,“土家族打溜子”入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简伯元成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7岁跟着父亲学,9岁时就‘跟场子’表演。”75岁的简伯元表示,家人受他影响个个都会“打溜子”。

  立足乡俗,倾情传承,11年来,简伯元“打溜子”徒子徒孙已不下百人。“得让更多的人学会这门技艺,不拘一格地去传承。”针对乡村留守妇女多的现状,简伯元组建了女子“打溜子”队伍。如今,这支队伍已承接了几十场红白喜事的演奏。“土家族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格外注重仪式和礼仪。”覃远歆表示,眼下文化融合加速,但非遗民俗根植于乡情、乡土,依然有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土壤。

  让技艺类项目成为特色产业

  “世界茶旅之乡”“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等多项美誉,彰显了五峰茶叶的地位,也孕育了省级技艺类非遗项目:采花毛尖传统制作技艺。每年春茶季,前往湖北茶博馆观看展演的游客络绎不绝。

  早在2015年底,“采花毛尖”系列产品荣获首届中国特色旅游商品评选活动金奖,也是湖北省唯一荣获特色旅游食品类金奖的产品,成为五峰茶叶又一张“国字号”旅游名片。

  “总共用了5858根竹丝,每根都比头发丝还要细。”这描述的是省级“大师级民间工艺传承人”李凤英的竹编作品《隐形观音》。作为五峰精细竹编技艺传承人,李凤英联合全县百名篾匠,注册成立五峰印象竹艺有限公司,合作“五峰蓝”电商平台,带动民间工艺抱团发展。

  目前,五峰印象竹艺涵盖产品种类65种,包含日常生活用品、手工艺摆件、竹艺画三大类,2018年全年销售竹艺产品1.35万件,销售额108万元。今年截至4月底,销售竹艺产品5500余件,销售额突破50万元。

  “让非遗项目活起来,让传承人富起来,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覃远歆介绍,五峰对技艺类项目实施生产性保护,促使其面向广阔市场,转化为旅游产品和适销对路商品。县里精挑细选一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艺类项目对外招商,正在打造和孵化一系列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创意产品。

凡注明“来源:重庆文化网视”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地址:重庆巴南区融汇大道66号23幢16-4
值班电话:023-68418563
服务电话:13320356020 13512392372
投稿邮箱:hcy570708@sin.com
联系QQ:136228045
技术支持:宇琼科技
渝公网安备 50011302000173号
ICP备案:渝ICP备16012598号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
Copyright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文化网视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胜大律师事务所 高级律师 李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