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21日,重庆黄埔书画院院长唐光杰、艺术部部长何健,书画院成员张娅、袁修跃、倪秋菊、李云波,以及王清一、文喆等艺术家受邀走进武隆区土地乡犀牛寨,去感受那浓郁淳厚的土家风情和清新明媚的古寨诗韵。
唐光杰 何健 张娅 袁修跃 李云波 王清一 文喆 陈平 李孟宸在古寨合影
初入古寨,但见四面环山,修竹掩映,整个村落隐秘在峡谷森林间。原生态的土家木楼依山而建,一砖一瓦,组合成古风古韵,传统的建筑形制与静谧的村寨一唱一和,层层叠叠的梯田上,赶着羊群的村民从蜿蜒的小道上走下,就像是从一幅油画里走到现实中来……这或许是犀牛寨独有的迎客之道。
艺术家们全然不顾旅途的疲惫,纷纷拿出画笔,急不可耐地将自己对这方“人间净土 生态福地”的领悟记录下来。临近傍晚,十余幅精品力作便跃然于纸上,所作诗文或率真豪放,或含蓄婉转;书法或字体绢秀,或苍劲有力;绘画或清新俊逸,或瑰丽雄奇……。
部分写生作品
部分写生作品
部分写生作品
部分写生作品
“我这是第3次来犀牛古寨了,每次来都有不同的体验和创作灵感,也因此和土地乡政府、武隆区文联等友好单位建立了联系。这次来犀牛古寨除了采风,更重要的是商讨落实我院在犀牛寨的创作基地和联建智慧文旅等事宜。”何健谈到。
六月的仙女山,百鸟啁啾,万花吐艳,一片“仲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的美丽景象。尤其是夜里的绵绵细雨,把仙女山的天洗濯得清清爽爽,一缕缕洁白的云彩在山顶漂浮,宛如一朵朵白花盛开在蓝天下,给仙女山增添了一道如诗如画的祥和色彩。而犀牛寨则是大仙女山群峰深壑中的秘境之地,四周巍峨、峻峭、隽秀的山峦将犀牛寨包裹其中,犹如世外桃源般隐藏在美景如画的沿沧河畔。山怀古寨,悠远而宁静,鸡鸭散养,犬吠蛙鸣,农家之肴,咸鲜而味美,作为保存最完整的土家族传统古村落,犀牛寨也因此被称为“中国最美古村落”。
武隆区文联主席刘民(左)与重庆黄埔书画院院长唐光杰(中)、艺术部部长何健(右)
从武隆城区匆匆赶来的文联主席刘民刚刚入座,便打开话匣子,询问起重庆黄埔书画院的建院历史和发展情况。重庆黄埔书画院院长唐光杰则详细介绍了书画院的创院宗旨和成员构成。双方就建立重庆黄埔书画院犀牛寨文创基地达成共识,并对接下来的书画联展活动展开了深入探讨。
图说:武隆区政协副主席杨华(右)与重庆黄埔书画院院长唐光杰(左)现场交流
图说:武隆区土地乡党委书记梁健(左)与重庆黄埔书画院院长唐光杰(右)
武隆区政协副主席杨华一行在土地乡党委书记梁健的陪同下也来到犀牛寨与艺术家们进行交流。对于重庆黄埔书画院艺术家们的到来,杨华表示,希望艺术家们将更多土地乡的乡村美景、民俗风情描绘下来,并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土地乡,走进土地乡,感受土地之美,也期待重庆黄埔书画院在川渝两地文旅融合方面助力武隆,特别是要在书画艺术方面开展更多的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犀牛寨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土家文化、农耕文化、书画文化、非遗文化等多元文化在这里和谐共生、融合发展。藏于深山的风光、人与自然相处的秘诀、敢于面对挑战的勇气……是犀牛寨给来者的回报。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深厚的犀牛寨越来越为外界所熟知,而犀牛寨的村民们也因为访客纷至沓来,鼓起了荷包。
抚今追昔,大家对犀牛寨从一个穷乡僻壤的小山村到如今声名在外的国家级传统村落无比感慨。未来,随着重庆黄埔书画院犀牛寨文创基地的设立,艺术家们寄情于此,将创作出更多充满乡土气息的书画作品,让“和美乡村”彰显出文化范。
“古韵悠悠、山水如画的犀牛寨,是艺术家们激发灵感,写生创作的好去处,也是旅居康养的绝佳胜地。”唐光杰表示,犀牛寨成为书画院的创作基地以后,会组织更多的书画名家到犀牛寨写生创作,更好地将犀牛寨独特的古村美景和风土人情向外界推介。
“犀牛寨的美,是未经修饰的大自然之美,这是十分难得的。”何健感言,犀牛寨的美景,天然质朴,创作的出来的画也极富艺术性和感染力,这也是他一直追求的东西。在犀牛寨写生的这两天,何健创作了多幅作品,并将其中3幅作品赠送给当地友人。
(文/图 李云波 何健)
责任编辑:丽人
值班编辑: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