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桃红李白、蝶舞蜂喧,盛开的油菜花像一幅金色油画。我们穿过花海,走进了慈云刁家党史馆。
小小的党史馆记载了红色刁家不凡的经历。据江津党史记载,1948年,重庆地下党组织因“挺进报事件”遭到破坏,川东临委主要领导疏散来到江津,同时建立了刁家联络站。主要由刁光明夫妇负责联络与保障。从1948年建站至1949年9月,一年多的时间,刁家联络站为党组织做了大量的工作。
川东临委秘书长肖泽宽从重庆到刁家后,迅速领导党组织,积极开展地下斗争,使其负责联系的川南工委、南涪工委和长寿、铜梁、荣昌等地的党组织基本保持完整,为重庆解放保存了党的力量。
“中共川东临委刁家联络站” 的建立,直接促成了江津重要党组织——津南工委的成立,中共江津县工委成立时,刁家联络站的张岚星(华莹山坚持武装斗争的"双枪老太婆"的张岚星,此时化名唐明清在刁家小学当老师。)、熊伯涛、刁光明成为江津党组织核心领导成员。津南工委直辖刁家区委,下辖李市区委和綦河特支等27个党支部,共有369名党员,其中包括贵州境内的28名党员。
刁家联络站建立后,相继在世德祠堂召开了两次重要的“刁家会议”。
1948年12月,川东临委主要领导李根本、肖泽宽等来到联络站,组织召开会议,对川东地区、川黔边区的革命斗争进行再部署。为期6天的会议,主要讨论川黔边武装斗争问题,决定了在合江举行武装暴动,以打通宜宾经江津到重庆的通道。详细划分了川黔边5市40县党组织的活动区域和领导关系,研究任命了这些地区的主要负责人。
1949年春节前夕召开第二次刁家会议。会期5天,肖泽宽主持会议。会议主要总结华蓥山武装斗争经验,布置迎接解放工作;听取各市县党组织活动情况汇报,研究通过川东特委提出的工作方针。
历史不会忘记,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成千上万的英雄奉献了他们的一生。
山水有情、微风含笑。阳光下,我们回望刁家党史馆,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我们心中高高飘扬……
联络站的灯光 穿破黎明前的黑暗
刁氏家族在四里八乡声誉很好。刁光明有文化、人品好,他仗义执言、疏财济困的名声在乡民中很有威望。上级领导决定联络站设在团山堡刁光明家,刁光明是负责人,妻子漆宗琬(重庆3--31惨案烈士漆南薰的侄女)主要负责联络、筹措资金等工作。
刁光明青年时期曾在江津聚奎中学求学,后来离家外出,从事汽车驾驶职业,并结识了一批爱国志士。在国难当头之时,目睹日寇侵华,国土沦陷,民族惨遭蹂躏,刁光明毅然选择了为劳苦大众求解放的革命道路,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44年,刁光明回到江津,与进步青年戴德衡等人串联一百多名知识青年,在江津县一德镇刁氏私立小学成立《青年同学联谊会》,学习《新华日报》和革命书刊,开展宣传抗日救亡活动。他们不畏反动派的威胁、破坏,始终坚守活动阵地,受到地下党组织的关注。
1948年6月,川东临委周平到刁家场开展活动,考察并吸收刁光明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成立党支部,刁光明任支部书记。有了党组织的指导和依靠,刁家党支部的活动更加丰富,他们深入村镇、乡场、学校等地开展革命活动。随着刁家地下党人数的迅速增长,1948年12月,刁家乡成立区委,刁光明任区委书记。在川东临委党组织的领导下,刁家区委的活动区域扩大到了慈云、李市、梁家、龙门等地,他们深入到农、工、商、学,乃至国民党的乡保政权机构和武装部门都有他们活动的身影。
为了加强地下党组织对刁家党支部的领导,巩固和扩大革命斗争阵地,川东临委建立刁家联络站。省工委的领导周平、廖林生、胡晓峰、李培根等常来联络站碰头,省临委书记肖泽宽在此主持召开重要会议。
建国后,肖泽宽先后担任北京市委统战部长、重庆市委组织部长,亲自组织了《红岩》小说的创作,其中贯穿了他在刁家联络站的经历,使《红岩》成为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红岩》英雄人物影响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春光温润,云雾清浅。
徜徉在“重庆市美丽宜居乡村”,暖阳映红了农民的笑脸,春风荡漾着欢乐的歌声,崭新的教学楼书声朗朗,鲜花盛开的校园中红旗飘扬、国歌嘹亮……
回眸刁家 生机盎然的万年青
远山如黛,云雾环绕。
时光定格在1948年6月。联络站建立后,来联络站的地下党“走亲访友”,一边喝茶、聊天,一边分析当前革命形势,研究今后开展斗争的具体工作,指导川东地区的革命斗争。联络站所需经费均由刁光明慷慨解囊,他与妻子商定后将继承的祖业变卖,以维持和保障联络站工作的顺利开展。
对敌斗争形势十分严峻。为了保证地下党组织活动的安全,他们约定了警报信号。院里的树上,挂一件衣服表示平安可以聚会,挂一条裤子警示危险取消开会。
7月的一天,一场雷阵雨后依然非常闷热。刁书记的通讯员陈万中从李市场送信返回。转过光秃秃的山岗,停下急匆匆的脚步,仔细观察院子的动静。奇怪?院里没有“报警信号”,他环顾四周慢慢走近,再看,还是没有“报警信号”——院里的树上既没有挂衣服,也没有挂裤子,他大吃一惊:地下党的联络点被暴露了?参会的人员是否平安或已遭遇不幸?
在距团山堡50米外的小山丘处,陈万中提心吊胆地蹲守着。他又累又饿、又闷又热,偶尔看见家人进出也不敢声张,耽心中了敌人的埋伏,或是敌人的诱饵……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眼睛盯疼了也不敢疏忽。从中午到傍晚,没有发现陌生人进出,直到太阳下山,家里亮起了微弱的灯光,他才回家。
令人虚惊一场的原因,是雷阵雨时大风把衣服吹到地上了。大家一阵后怕,幸亏这天没有聚会,没有耽误党组织的大事。
为了避免此事再度发生,导致党组织的重要活动受影响,刁书记等人商量决定,不再使用挂衣服的警报方式。而以院墙上的二盆万年青代替:摆放二盆万年青表示平安,如果只有一盆警示异常,取消聚会。
刁书记说,为了方便党组织同志的参会、撤退和隐敝,从现在开始,我们和乡邻都要多多种树。他让妻子去白沙、李市等地买回柑橘、桂花、榕树等树苗,种在房前屋后、田间坡坎,还免费送给附近的乡民们栽种。
1949年11月,江津县和平解放。为奖励刁光明为革命事业贡献全部家产的盛举,地方政府奖给他八千斤小麦。他把小麦从李市粮站运回刁家乡后,全部交给世德村农会分发给当地群众,让大家共同分享革命的胜利果实。
七十多年过去了,刁家乡的老人们还记得,从那时起,刁家乡邻就习惯了在房前屋后种树,田间坡坎也少有荒地。
春光明媚,满目葱茏。我们极目远眺,木棉、紫荆、柑橘、桂花挤挤挨挨,农家小院若隐若现,也许,这正是慈云花木果树蓬勃发展的起源?
我问山,山不语。
慈孝之地 永不消逝的记忆
慈云镇党委书记刘迎春告诉我们:千百万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书写壮丽诗篇,红色刁家只是沧海一粟。当年刁家地下党支部党员有32人,涉及地下党川东临委刁家联络站的人物众多,他们的社会关系广泛,有些人物和事迹已不可考量。
刘书记的话让我浮想联翩,一些往事涌上心头。多年前翁父讲给我们的故事依然历历在目、令人感慨。
在很多年前,在知道儿孙们主动申请加入共产党组织时,父亲给我们讲这个通讯员望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讲入党誓词......父亲说,保守党的秘密是共产党员必须遵守的铁的纪律。
1949年1月刁光明到江津县委工作,同年4月组建津南、津北工委,刁光明任津南工委书记。此时,我的父亲——刁书记的警卫通讯员,面对组织的安排,拒绝了到乡政府任乡长的任命。他说,虽然乡里有副乡长、文书和干部,但我有自知之明:我是放牛娃出生的人,大字不识一筐,万一被狡猾的敌人骗了,岂不是成了新社会的罪人?我愿在平凡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时光如梭。几十年过去了,警卫通讯员陈万中,一个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默默无闻地走完了普通而平凡的人生。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红色的种子在生根、发芽,长出了“田园之乡”、“鱼米之乡”、“花卉之乡”的繁花硕果,未来的慈云,还有更多惊喜令人期待…..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这是一首萦绕心田的优美旋律,在慈云金色花海,黄花槐、红叶石楠与我们相依相伴,纵情歌唱…..
此情此景入诗入画,是不是刚刚——刚刚好?!
责任编辑:丽人
值班编辑: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