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寰球视野历史钩沉群星闪烁逐梦他乡重庆仔儿旅行采风直击现场重庆书画作家方阵作品原创 经典时尚巴渝文化食在巴渝韵海诗苑娱乐星空华夏姓氏重庆美女茶酒文化美丽乡村重庆天地军迷世界拥军爱民社区文化
茶酒文化
中国茶茶文化
    2020-12-01 01:04:02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中国是茶树的故乡,中国是野生茶树发现最早、最多的国家。茶,始于神农时代,与中华文化相伴已走过数千年的历史长河;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糅合了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历久弥新,生生不息。中国茶为地球人的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茶茶祖是神农,神农也是世界茶的茶祖。中国茶传播到世界各地,增进健康,增进快乐,增进身心和谐,为健康理念和禅茶文化增添了无限魅力。

中文名中国茶
外文名China tea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
分布西南、华南、江北、江南四大茶区
快速
导航
史书

    中国何时开始饮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唯大体上可谓开始于汉,而盛行于唐。唐以前饮茶,陆羽《茶经》卷下《六茶之饮》概为言之,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但多非史实。纵是史实,非加申述,亦不易明。《茶经》云:神农《食经》“茶茗久服,有力悦志”(刘源长《茶史》卷一)。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食经》为伪书,尽人皆知,不足为据。

    《尔雅》有“苦荼”之句,世以《尔雅》为周公时作品,谬以为饮茶自周公始,不知《尔雅》非作于周公。不足为饮茶起始之证。《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谓“晏子相齐,衣十升之布,食脱粟之食,五卵、苔菜而已”,以为饮茶(即茗)始于春秋时代。然《晏子春秋》亦非齐晏婴所作,根本难以成立。且万蔚亭辑《困学纪闻集证》卷八下云:“(槐按)今本《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作三弋五卯苔菜,考《御览》卷八百六十七引作茗茶,载人茗事中……”虽作茗,然既言茗茶,恐非茗饮之茗。故茗饮之事不见于经。世又以诗之“谁为茶苦”,为饮茶之证,不知此茶乃苦菜之荼,非“荼苦”之茶,不能张冠李戴。似此春秋战国恐无饮茶之风,故《周礼·天官·家宰第一》言浆人供王之六饮,一曰水,二日浆,三曰醴,四曰凉,五曰医,六曰酉①。尚未见饮茶。自汉以后,饮茶之记载,时有所闻,三国时吴孙皓每饮群臣酒,率以七升为限,韦曜不过两升,或为裁减,或赐茶茗以当酒(《三国志·吴志·韦曜传》),以时茶茗,恐已为招待宾客之用,不然,宴会中,何以有茶? 晋张华尝谓“饮真茶,令人少眠”(张华《博物志》),是晋亦有饮茶之风,所以茶茗之起,由来已久,宋裴汉《茶述》谓:“茶起于东晋,盛于今朝(宋朝)。”固误。

    《洛阳伽蓝记》谓饮茶始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尤误。所谓饮茶之风,开始于汉魏则可,盛行于汉魏则不可,因南北朝时,此风尚未普遍,何论于汉魏,关此《茶史杂录》引逸事两则如下:齐王萧初入魏,不食羊肉酥浆,常饭鲜鱼羹,渴饮茗汁,京师士子,见萧一饮一斗,号为漏卮,后与高祖会食羊肉酪粥,高祖怪问之,对日,羊是陆畜之宗,鱼是水族之长,所好不同,并各称珍……唯茗不中,与酪作奴,高祖大笑,因号茗饮为酪奴,他日彭成王掘献谓萧曰:“……卿明日顾我为卿设荼莒之餐(即鱼)亦有酪奴。”萧正德归降时,元义欲为设茗,先问卿于水厄多少,正德不晓其意,答日:下官生于水乡,立身以来,未遭阳侯之难,坐客大笑。由前之说,北朝后魏京师士子,见齐王萧饮茶,引为怪异,号为漏卮;由后之说,尤养特欲为萧正德备茶,则一为少见多怪,一非家常用品,最少足以证明其非普通用物,不然,亦非北朝鲜卑族用物,此时饮茶,恐限于某地,行于某阶级,实非普及民众,故只能谓为饮茶之开始时期。而饮茶风气之兴,始于唐代。唐代民众喝茶成癖。东坡诗云:“周诗记苦荼,茗饮出这世。”乃以今之茶为荼。自唐以来,茶以清头目,上下好之,庶民日饮数碗,确成风矣。饮茶盖起于汉人,尤其是南方汉人,北人饮之,殆在其后,外蕃有此物,尤为晚焉。前引《封氏闻见记》谓“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可为南北嗜好先后不同之证,因而外蕃饮茶,必在北人之后。同书又谓:“(饮茶)……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亦足怪焉。”可知以茶与外蕃易马,不始于宋,实始于唐,亦可见中国茶叶输人外蕃,开始于唐。外蕃嗜好中国之茶盖亦有故。《宋史·职官志》云:“(宋哲宗)元符末,程元邵言,戎俗食肉饮酪,故茶而病于难得,专以蜀易上乘。”《明史·食货志》谓:“蕃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制羌、戎。”与此正同。而陆游《南唐书》提及:契丹虽通商南唐,徒持虚辞,利南方茶叶珠贝而已。确系实情。北蕃好食肉,必饮茶,因茶可清肉之浓味。今蒙古人好饮茶,可为例证,不饮茶,多困于病,无怪其常以名马与汉人易茶也。唐宋者名之团茶,蕃人尤嗜之,常以重价买之,宋张舜民《画漫录》云:“熙宁中苏子容使辽姚鳞为副,曰:‘盖载些小团茶乎。’子容曰:‘此乃上供之物。’俦敢与北人,未几有贵公子使辽,广贮团茶,自尔北人非团茶不纳也,非小团不贵也,彼以二团易蕃罗一匹。”似此唐代之回鹊,宋代之契丹,以至夏金国之藏古,食肉饮酪之民,亦莫不好茶。故至明代,对于挑河西宁一带之西蕃,皆以茶马为羁摩。明代对于茶之贸易,虽不行专制,但禁止私茶出境,犯者斩,并立茶马司,以便与西蕃交茶易马。同时,又于产茶之地,十株取一,无主茶树,十分取八,其对于茶之需要,可为尽心而为之,而要不外为“制服西戎之术”。由此可知,中国茶叶传于外蕃,一方面因由于外蕃生活上之要求,他方面亦由于中国无力平蕃,或需要外蕃马,不得不投其所好,用茶与之交易或为之羁摩。故茶自唐课税之后,对内既为国库所关,对外复为安危所系。

    传播中国茶业,最初兴于巴蜀,其后向东部和南逐次传播开来,最终遍及全国。到了唐代,有传至日本和朝鲜,16世纪后被西方引进。所以,茶的传播史,分为国内及国外两条线路。茶为中国特产,或即原产地,后始传播于东西洋,先述东洋日本饮茶风俗之起源。中国茶未入日本之前,传说日本之高千穗椎叶七山,肥前,玖磨八代山鹿,筑波之生叶上妻,丰前之上毛由川,丰后之大野直人诸郡,皆有野生之茶。唯日本人取为饮料与否及种植之与否?寂然无闻。日本之有茶种系自中国传人,当平安朝初期,桓武平城嵯峨诸帝之间,传教弘道之请益僧留学僧不断来唐,乃传人茶种。前引当时来唐之最澄上人,归国时,台州司马口口曾煮茶为之饯别,即携茶种至日,栽于江州阪本。或谓在奈良朝之圣武天皇治下,僧行某曾携茶于参州药王府内,顾其种得自中国与否,则不敢断定。当茶种输人之始,日人种之固少,饮之尤少。当时,营公作诗虽有“东方明未睡,闷饮一杯茶”之句,但自平安朝至仓时代约百八十年间,饮茶风气乃未开,它仅为贵族僧侣中之消费品。及仁安文治间,前后两次入宋,荣西禅师回国,茶树之栽植与饮茶之风气,始遍及全国。禅师入宋,第一次在仁安夏季,当其上浙江台州之天台山,深感茶之灵液,及秋归国。携茶以随,种于肥前之福冈佐贺县境雷振山坊前庭,称为岩上茶,同县三井郡山本材丰田之千光寺,亦有茶园种植。第二次在文治建久之时,归国之船,先到长崎之平户苇浦,民部大辅清贯迎之建小庵,开道场,禅师即于庵之附近种茶,今日日本之九州嬉野,茶乃产于长崎县之彼杆与佐贺县之东西嬉野。饮水思源,皆系荣西禅师之赐。禅师曾著《吃茶养生记》,并以茶医好当时诗人将军宫朝宿醉,有名于世。其后明惠上人,亦栽茶于山城大和,人工种植既多,饮茶之风乃盛,上人曾说:“茶道之幽玄,复授北条泰时以治道俭素之要义。”间接上予日本政治,莫大影响。

    自此而后,至德川八代吉宗将军时代,日本饮茶之风更盛,茶店林立,时人作诗曰:“随处开茶店,一钟是一钱,生涯唯简里,饥饱委天然。”足见当时风气矣。次述西洋饮茶之始。欧人知道茶叶,始于十六世纪葡萄牙东来,而传人欧洲,约在十七世纪初期,欧洲之东洋贸易,着先鞭者,为葡萄牙人,根据地在广东澳门。澳门人,为欧人最初见到之饮茶之人。唯广东非产茶之地,其于茶之传播,殆无若何影响。后荷兰人继之东渡,达到中国南方之福州,亲见中国产茶之地,时为西历一六00年之事。欧人最初用茶,当作药品,斯时荷兰东印度公司,输极少之茶叶入欧洲,为西洋有茶叶之始,欧洲医学,深信茶之功能,一如中国人最初之饮茶。法国贵族,对中国之茶视作一宝,极珍贵之,且当时茶价昂贵,有以砖茶纳入黄金之箱,以作赠品之传说。英国之输入茶叶,约在西历一六六0年,喝茶店建于伦敦,大约亦于此时,一六六二年英王查理十三世迎娶葡萄牙皇女为内亲王皇后时,皇后之礼物中,即有茶叶。此为英国皇室与茶发生首次因缘。及后,饮茶之风次第及于民众。时有英人彼皮,受人赠予茶叶,且作日记云:“为中国人所饮之饮料,余未尝见之,此恐系药物学家巴苓帖尝谓有治感冒或脑充血症功效之药用饮料乎?”茶初作药用,中国日本四洋,前后如出一辙。其后,一六六四年,东印度公司进献茶于英王。当时茶价,一磅值六十先令,极为昂贵。咖啡之输人欧洲约在西历一五八0年,比茶早二十年,初由阿拉伯商人输入。虽是先人为主,但在英国,后进之茶实有凌驾之势。至一七00年,输人之茶每年平均两千磅,自后十年,平均约在十四万磅。至一七八0年全欧输入五百五十万磅,而英一国突进至一千二百二十万磅,咖啡之输入瞠乎其后。继而英领印度,相竞植茶,与中国颉颃,以输入税之关系,印度红茶种植迅猛发展,一八八八年输出到英国的数量遂超中国茶之上。英人有朝茶、午后茶。家居外出,默思会谈,皆不离茶。每人每年平均消费茶九磅,可谓“嗜茶之国民”也。在俄罗斯,在格鲁吉亚,茶叶名字就叫“中国茶”或“刘茶”。连发音也和中文“茶”字相同。这是因为1893年汉家刘氏茶坊29代传人刘峻周,将中国茶成功种植到格鲁吉亚黑海沿岸。初生茶之初生,不在英国,不在西洋诸国,且不在日本,而在中国。因此,中国古代不独精神文明举世闻名,即物质生活亦擅优长,所谓“大国文明”,其在斯乎?(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茶叶分类中国茶叶按照制作方法分为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白茶、黄茶等几大类,各类茶中又包括许多品种[1]。绿茶绿茶,属“不发酵茶”,品质特征为清扬绿叶,形美、色香、味醇;绿茶分类:炒青绿茶—长炒青(眉茶等),圆炒青(珠茶等),扁炒青:(西湖龙井等);烘青绿茶—普通烘青(闽南青、浙烘青等),细嫩烘青(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蒸青绿茶—煎茶、恩施雨露等;晒青绿茶-滇青、川青、陕青等。著名的绿茶品种有杭州西湖龙井茶、江苏碧螺春茶、贵州的绿宝石茶、河南信阳市的信阳毛尖、安徽黄山的毛峰茶和产于安徽六安市一带的六安瓜片茶。红茶红茶是经过“全发酵”的茶,品质特点是红汤红叶、香甜味醇。世界红茶的产地主要有中国、斯里兰卡、印度、肯尼亚等。红茶与绿茶不同,绿茶随着时间的流逝会陈化失去味道,而红茶能够保存相当长的时间,这样能适应长途运输,适合出口。但红茶创制是被称为“乌茶”,所以英语称之为"Black Tea",而非"Red Tea”。红茶分类:小种红茶—正山小种、外山小种等;工夫茶—滇红工夫、红宝石茶、川红工夫、祁红工夫、单丛红茶工夫等;红碎茶—叶茶、片茶、末茶、碎茶等。中国著名的红茶有武夷山正山小种、金骏眉,安徽的祁红茶,云南的滇红茶和国内巅作的单丛红茶。青茶青茶也称乌龙茶,属“半发酵茶”,乌龙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具有两种茶特征的一种茶叶。青茶外型条索粗壮,色泽青灰有光,茶汤金黄,香气馥郁芬芳,花香明显,叶底绿叶红镶边。乌龙茶分类:广东乌龙—凤凰单丛、领头单丛等;闽南乌龙—铁观音、黄金桂、本山、毛蟹、谭平水仙、白芽奇兰等;闽北乌龙—武夷大红袍、武夷肉桂、武夷水仙等;台湾乌龙—栋顶乌龙、阿里山乌龙、白毫乌龙(东方美人)、文山包种等。其中凤凰单丛在乌龙茶家族中是最浓酽又比较高香的高品质茶叶。黑茶黑茶属“后发酵茶”,是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云南、湖南、湖北、四川、广西等地,其中云南的普洱茶古今中外久负盛名。黑茶色泽黑褐,粗老,气味较重,常作紧压茶的原料。由于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存放的时间越久,其味道越醇厚。汤色橙黄至暗褐色,有松烟香。黑茶的分类:湖南黑茶—安化黑砖、茯砖茶、干两茶等;湖北老青茶—赵李桥青砖茶、崇阳老青茶等;四川边茶—南路边茶和西路边茶等;云南黑茶—统称普洱茶,现常将普洱茶单独列出一个茶系;广西黑茶—广西六堡茶白茶白茶是一种表面满披白色茸毛的“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主要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地。白茶有“一年是茶,三年是药,七年是宝”之说。白茶因茶树品种、原料(鲜叶)采摘的标准不同,有芽茶和叶茶之分:单芽制成的称为“银针”,叶片制成的称为“寿眉”,芽叶全采的称为“白牡丹”。其毫色银白,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白茶的分类:芽茶—白毫银针叶茶—白牡丹、寿眉等。黄茶黄茶属“轻微发酵茶”,由于制作运用特殊的“闷黄”工艺造就了其“黄汤黄叶”的特点。黄茶的产量很少,主要在湖南君山、安徽金寨、四川蒙山、浙江平阳等地生产。黄茶多数芽叶细嫩,显毫。黄茶的分类:黄大茶—采摘一芽二三叶甚至一芽四五叶为原料制作而成的,主要包括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等。黄小茶—是采摘细嫩芽叶加工而成的,主要包沩山毛尖、北港毛尖、平阳黄汤等。黄芽茶—是采摘细嫩单芽或一芽一叶为原料制作而成的,主要包括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等。花茶花茶,又名窨花茶、香片茶等,是一种茶叶和花香进行拼和窨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制成的再加工茶类。花茶因窨制所用的香花不同,可分为茉莉花茶、珠兰花茶、玉兰花茶、玫瑰花茶等。花茶的分类:窨制花茶—以红茶、绿茶或乌龙茶等作为茶柸,配以能够吐香的鲜花作为原料,采用窨制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比如茉莉花茶、桂花茶等,其中以茉莉花茶最具代表性。工艺花茶—用茶叶和干花手工捆制造型后干燥制成的造型花茶,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沸水冲泡后,如盛开的花朵,千姿百态,灵动娇美,非常美观。外交很早以前,中国就把种茶经验和茶树种子传给了世界各国人民。茶成为世界上饮用人数最多的饮料,深受人们喜爱。

凡注明“来源:重庆文化网视”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地址:重庆巴南区融汇大道66号23幢16-4
值班电话:023-68418563
服务电话:13320356020 13512392372
投稿邮箱:hcy570708@sin.com
联系QQ:136228045
技术支持:宇琼科技
渝公网安备 50011302000173号
ICP备案:渝ICP备16012598号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
Copyright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文化网视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胜大律师事务所 高级律师 李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