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寰球视野历史钩沉群星闪烁逐梦他乡重庆仔儿旅行采风直击现场重庆书画作家方阵作品原创 经典时尚巴渝文化食在巴渝韵海诗苑娱乐星空华夏姓氏重庆美女茶酒文化美丽乡村重庆天地军迷世界拥军爱民社区文化
作品原创
十个字 十个词 为您详解古老的重庆话
    2017-09-16 22:26:48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重庆话,属于西南官话的成渝片,也可以说是属于四川话里面的成渝片。
 
四川话,大致分两大类。
 
一大类叫老湖广话,就是成渝两地,以及沿线的大部分地区的方言。这部分方言,主要是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祖先们从四面八方带过来的。比如“堂客”,是湖南来的方言;比如“街(读该)”,是广东话,“落雨”的落字,也是广东话的用法。
 
四川话的另一大类,叫南部话,也叫老四川话,按照专家的分类,也叫四川话的灌赤片。大约整个川南,都属于这个片区。重庆的江津、綦江两个区的方言,就不属于重庆话,而是属于南部话。南部话里面,保留了大量入声,比如“直”、“六”等读音。
 
为什么会这样呢?
 
明末清初,川渝两地遭受包括张献忠、明军、清军、摇黄十三家等,来来回回的大屠杀,川东、川中、川北一带受灾严重,很多城市被屠戮一空。于是,外来移民基本就填在这些地方,口音也就随之变得和以前完全不同了。川南一带,遭战火没有那么严重,老四川人还留下很多,所以,老四川话也保留了很多。
 
这些移民,带来的各地方言中,还保留了一大批古音古字古词。这些古音古字古词,在他们原来的地方,现在很多都没有人说了,但是重庆人还在继续说。
 
今天的水煮重庆,就给大家介绍重庆话里面的十个古字和十个古词。
 
 

 

1
第一部份:重庆话里的古字

 

《说文解字》,西汉人许慎编著
是中国第一部已部首排列的字典
距今约1900年
共收字10516个
目前通行的主要是清人段玉裁的注释本
其中有些字,现在重庆话里还有保留


晏(战国)

这个字不读yan,读an(音暗)。迟、晚的意思。也写作“黯”、“晻”,后两种用法最早见于《说文解字》。

例句:你好晏才来哦,酒都喝完了。此字战国时期就有了。《吕氏春秋·慎小》:“二子待君日晏,公不来至”,意思是等你等到天都黑了,你还不来。汉朝的《小尔雅》、南北朝的《玉篇》,都采用完全相同的注释:“晏,晚也”。

《金瓶梅》54回里面也有这句重庆话:“大哥此时也该来了,莫待弄晏了,顽耍不来”。顽耍即玩耍。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哥要是来晏了,就耍不成了。明朝李实的《蜀语》也有这个字:“日晚曰晏〇晏音按”,可见在明朝,这个字就读作暗。


 

啐(西汉)

读作ju,读音“局”,以嘴用力吸的意思。例句:你再啐一口,瓶子里头就没得了。

这个字历史悠久,《礼记》里面就有。《礼记·杂记下》:“小祥之祭,主人之酢也,哜之。众宾兄弟皆啐之。”郑玄注:“哜、啐皆尝也。哜至齿,啐入口”。啐就是用力吸,吸进口里面。民国17年《长寿县志·方言》:“吸水曰啐。音卒。”



痨(东汉)

读作lao(重庆话音闹),下毒、中毒的意思。毒药又叫痨药。这个词有意思,据说来自上古朝鲜,是棒子的语言,不知道怎么侵入到重庆话里面了。

《说文》:“朝鲜谓药毒曰痨”。最晚在明朝的重庆话里面,就有这个说法。明朝李实的方言书《蜀语》里面就有:“以毒药药人曰痨〇痨音涝”。

《红楼梦》里面也有这个字,不过写作“闹”,81回:“把他家中一抄,抄出好些泥塑的煞神,几匣子闹香”——这个闹香,就是迷香,有毒,能使人昏迷。我怀疑这个字是当年的京官带到四川来的。

 
靸(东汉)

读作sa(重庆话音杀),通趿字。

一、穿鞋的时候,脚后跟把鞋后帮踩在脚底。例句:把鞋子穿好,不要靸起。二、穿拖鞋。例句:你靸双拖鞋就去办公室了呀?

《说文解字》里面就有这个字。亦作趿。趿就是穿鞋子。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欲向何门趿珠履。民国17年的《长寿县志·方言》,就把趿注为靸的同音:“趿鞋读若杀”。而靸,在古时候专指没有后跟的鞋,就是现在的拖鞋。所以,重庆话现在还把拖鞋叫做靸靸鞋。

重庆话里面的靸这个字的用法,最晚在南宋就有了。南宋戴侗《六书故》就这样解释“靸”:“靸,今人以履无踵直曳之者为靸”,就是说,那个时候就把没有后跟直接套进去的鞋子叫做靸,其实还是说的拖鞋。《红楼梦》21回:“次早天方明时,便披衣靸鞋往黛玉房中来了”。


 

挼(南北朝)

这个字太常见了,读作rua,很多人会说不会写。

挼面粉、挼泥巴、挼纸张……用双手搓揉某物,就是挼。这个字也很古老,至少南北朝就有了。《齐民要术·笨曲并酒》“以曲末于瓮中和之,挼令调匀。”就是指用手把曲药粉末和蒸熟的米反复揉搓,就叫挼。
 





《玉篇》,最早版本是梁朝编著
距今约1500年,收字16917个
现在通行本,多为宋真宗时修订本
收字22561个
《玉篇》多释字义,《说文解字》多讲字形




和(南北朝)

读作huo,读“喝”音。哄人的意思。

这是上了24史的重庆话。《南史·梁武帝纪》:“俗语谓密相欺变者为和欺”,和欺,就是哄人、欺骗。元朝的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黑阁落甜话儿将人和”——把小妹妹骗到黑角落,用甜言蜜语和哄,这是多么古老的把妹招数呀,重庆人叫“和二妹”。阁落,就是角落,重庆话现在也把角落读作阁落。

重庆话也经常把“和”和“哄”连在一起说,也有“和哄骗诈”连起来说的。这也有传承:明汤显祖《牡丹亭》第20出:“甚春归无端厮和哄”;清洪升《长生殿》第7出:“怪青鸾把人和哄”。

 

跶(南北朝)

跶,读音“达”,摔倒在地。

跶字也古老,1500年前的字典《玉篇》就有收录。《玉篇·足部》:“跶,足跌也”。

南宋的佛教典籍《五灯会元》卷五,记录了“丹霞天然禅师”的一段佛教史上著名的对话:“(马祖)祖问:从何处来。师曰:石头。祖曰:石头路滑,还跶倒汝么?师曰:若跶倒即不来也。”《金瓶梅》里面多处有这个字。61回:“(李瓶儿)起来穿裙子,突然一阵旋晕的,向前一头搭倒在地”。这个搭,就是跶的误写。后来有不懂重庆话的金瓶梅专家,在校对时把这个字改成“撞”,其实是反而改错了。

重庆话又有个词叫跶扑爬,这个词是由三个动词组成:跶是摔倒在地、扑是整个人都面向地面按过去、爬则是最后从地面起来的动作,用三个动词完整、形象地描述了摔倒在地的整个过程,生动、幽默。
 

 
搣(北宋)

读作mie(重庆话音灭,一声、三声都可以读),用手把物体用力掰开、掰断。

这个字至少在北宋就有了。北宋时期的《广韵》就有这个字,读音和意思至今没有怎么变,《广韵·薛韵》:“搣,手拔也”。同时期辽国的和尚释行均编著的字书《龙龛手镜》里面,也使用了几乎完全一样的注释。

明朝李实的《蜀语》:“手裂物曰搣〇搣音灭”,可见,至少明朝的四川一带就有这个方言。民国17年《长寿县志·方言》:“手断物曰搣。灭上声。”


㔣(北宋)

读作lui(luei),一声,指东西从高处往低处滚下来。

章炳麟《新方言·释言》:“今四川、浙江皆谓推转圆物为㔣”。也写作礧,北宋出版的《集韵》一书,就有记载。《集韵·队韵》:“礧,……推石自高而下也”,本义是把石头从高往低处推,在重庆话里面,变成描述所有东西从高往下自行滚下来。

可见,此字至少在民国时期,浙江、四川读音都一样,应该也是移民带过来的。

这个字还写作擂,很可能是异体字。《初刻拍案惊奇》三十一:“沈婆惊得跌倒在地下擂”;《韩湘子全传》第九回:“黄梅落地擂三擂,青梅落地扑地碎”,这个擂,就是㔣的异体字。

这个字发展出重庆话的两个常用词汇。㔣尖:形容堆得很高。例句:你好吃得,这碗饭㔣尖。㔣㔣儿:比较小的轮子。例句:滑轮车上的㔣㔣儿不在了?




 巴(元朝)

一、紧靠着、紧挨着的意思。例句:把这把椅子巴到墙壁放。这是很老的词,至少元朝就有,距今八九百年了。元王晔《桃花女》楔子:“今日回家来到这里,争奈天色已晚。又遇着风雨,前不巴村,又不着店,怎生是好?”《水浒传》第二回也有“前不巴村,后不巴店”一句;

二、用手搭着。《警世通言》卷十一:“巴着井栏一望,黑洞洞地。”此外还有粘贴、亲热等引申义。例句一:不要在墙上乱巴纸条。例句二:你老婆一点都不巴你。

 



2
第二部份:重庆话里的古词


《集韵》,南宋宋仁宗时编撰
距今约1000年
收字32381个
全部按照字所属韵目排列
集韵是在《广韵》基础上增补而成


敦笃(战国)

敦厚笃实的简写。重庆人夸男人帅气、壮实,一般用敦笃这个词。对娘炮的男人,则不能用敦笃。

敦笃是老词,《左传》里面就有了。《左传·成公30年》:“君子勤礼,小人尽力。勤礼莫如致敬,尽力莫如敦笃。”——这里的敦笃原意,是指品行敦厚笃实,重庆话专为夸奖男人外形。

 
各人(唐朝)

一、自己、自个儿。这种用法在唐朝就有了。《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汝等各人息心”。宋朝也有这样用法,宋佚名《张协状元》第40出:“今日要离京,你各人肩着担仗”。《红楼梦》第67回:“昨儿他妹子各人抹了脖子了”。

二、每个人。《西游记》25回孙悟空偷人参果一节中,孙悟空抵赖,把偷人参果怪到八戒身上,是八戒要吃,“着老孙去打了三个,我兄弟各人吃了一个”。《红楼梦》39回:“你们这几个……妙在各人有各人的好处”。

 
 
叉巴(唐朝)

叉,原本为查。查、叉同音。巴是语尾助词,如同盐巴、尾巴、嘴巴的巴字一样(有人把盐巴的巴,解释为巴人的巴或米粑粑的粑,完全错了)。主要指女孩子不检点、不庄重。例句:那个女娃儿好叉巴哦,啥子都敢说。

这个字和类似意思,在唐朝就有。唐朝把浮浪子弟称为“查郎”,还有“查谈”、“查语”(也写作叉语)。唐朝封演《封氏闻见录》卷十专门有“查谈”一条:“近代流俗,呼丈夫妇人纵放不拘礼度为查……谓之查谈,大抵近猥僻”。日本僧人遍照金刚《文镜秘府》南卷《论文意》:“调笑叉语,似谑似谶”。那个时候,查或者叉,是男女通指,后来在四川、重庆变成专指女性不拘小节。

 
 
欺头(唐朝)

原文应该是魌头或者䫏头,占别人便宜的意思。

这词很古老,而且和一个送葬的习俗有关。李劼人的《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可以让他捡魌头”。原注:“魌音欺。捡魌头,即捡便宜的意思。古人出丧时,除用一个纸扎大鬼叫方相的导于前外,还要用米麦粉做成一些鬼头模样的东西,撒于道旁,与方相作用一样,谓能辟邪。这就叫魌头,使人捡食之。后世虽无此举,但名词却流传下来了”。

这个魌头一词,至少东汉就有了。东汉郑玄在注《周礼》“方相氏掌蒙熊皮”一句时,就说,这个熊皮呀,是用来做驱疫病的鬼,即“如今魌头也”。

而欺头一词,就是魌头的异读。最早见于唐朝。唐朝卢重元注《列子·仲尼》,就有“为像人若今之欺头者”,可见,中国一直有用米面做成鬼神假面的丧葬习俗。

捡人家的魌头,就是占别人的便宜。所以民国17年的《长寿县志·方言》说:“占便宜曰欺头”。
 


翻梢(明朝)

翻本的意思。这个梢,就是赌本。翻梢,就是要把输了的赌本再赢回来。

重庆话又把赌本称为梢子,赌本多少,称为梢子长或者短。例句:梢子不长,就莫要上来赌。

《水浒全传》104回:“前日范全哥哥把与我买柴薪的一锭银在此,将来做个梢儿”。《二刻拍案惊奇》卷八:“须要梢物,方可为赌”。引申义为翻身。《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你只看公公,正在精神强健的时候,忽然的急流勇退,安知不是一心指望你来翻梢”

 

撇脱(南宋)

简单、容易、轻松,转为形容人不拘泥、洒脱。

例句一:这事情,不像你想的浪个撇脱;例句二:做事情要撇脱,不要拖泥带水的。

这个词,至少宋朝就有了,朱熹的《朱子语类》卷94《周子之书》:“要之,持敬颇似费力,不如无欲撇脱”。意思是:说重点,一个人要时刻保持内心的敬意,是很费力的,不如无欲无求来得简单轻松。《二刻拍案惊奇》卷15:么回来得这样撇脱,不曾吃亏么”。

 
抛撒(南宋)

这个词有两个意思。

一是洒落。《景德传灯录》卷15就有这个词:“施主物,莫抛撒”。《金瓶梅》86回:“还要旧时原价?就是清水,这碗里倾倒那碗里,也抛撒些儿”。

二是浪费。例句:你太抛撒了,要节约一点。《醒世姻缘传》56回:“作践东西,抛撒米面。”

 
量视(明朝)

瞧不起、轻视人。也写做量识、谅实,都是同音而生的词汇,量视应该更准确。

《金瓶梅》75回:“你来俺家才走了多少时儿,就敢恁量视人家。”李劼人《天魔舞》28章:“你莫谅实我这个湖北老不敢吃,告诉你,在重庆时候这些人就领教过了”。

 
龟儿(明朝)

也作“龟儿子”、“龟子”,和王八蛋一个意思——乌龟的儿子就是王八蛋嘛。最晚明朝就有用“龟儿”、“龟子”骂人了。

汤显祖《牡丹亭》52出里面就有“龟儿爬上天”一句,在《紫钗记》44出也有“这龟儿俊哉”一句。龟子一词,出处也多。《水浒全传》104回:王庆喝骂道:“输败肮脏村鸟龟子。”《醒世姻缘传》12回:“俺姨指着俺爷的脸,骂了一顿臭王八、臭龟子”。

 
鬼眉鬼眼(清朝)

这是江浙移民带到重庆的吴方言。有时候又作“鬼眉日眼”。

最早见于《何典》卷一:“一路数去,只见那尊神道鬼眉鬼眼,甚觉难看”。意思是鬼鬼祟祟、偷偷摸摸。《何典》是在满清嘉庆年间,由上海人张南庄以吴方言所写。1926年,这本书由刘半农重新刻印,方才为世人所知。

重庆话里面很多词汇,都在《何典》里面找得到出处,这说明重庆话和吴方言之间的血缘其实很近。

 

《何典》,这是一部用吴方言写的小说
又名《十一才子书·鬼话连篇录》
是一本讲鬼故事的小说集
里面很多方言和重庆话相通
证明了重庆话和吴方言的血脉关系

 
此文只收录十个字和十个词,但不是说重庆话里面,只有这十个古字或者古词。而是简直多得可以写一本字典或者词典。

由于篇幅有限,只各选了十个,甚至连代表性都说不上。不过,我刻意选了在不同时代的古字、古词,意在表达一个意思:方言本身就是一个宝库,不但里面有不同时代的祖宗的声音,有他们的风俗,还藏着很多他们迁徙往来的秘密。

非常期待我们的方言专家做两个工作,一是把重庆话里面的所有古字、古音挑选出来,编个词典;二是希望能够出一本重庆话和其它方言的对比研究专著。

重庆话的研究,显然落后于四川方面对四川话的研究。尤其是在田野调查这方面,需要补的功课太多了,比如,至今我们还看不到一本对重庆各区县方言的研究著作,实在遗憾。

本文转自:http://mp.weixin.qq.com/s/repS3dBBndSdLsHg2-5P8w
凡注明“来源:重庆文化网视”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地址:重庆巴南区融汇大道66号23幢16-4
值班电话:023-68418563
服务电话:13320356020 13512392372
投稿邮箱:hcy570708@sin.com
联系QQ:136228045
技术支持:宇琼科技
渝公网安备 50011302000173号
ICP备案:渝ICP备16012598号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
Copyright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文化网视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胜大律师事务所 高级律师 李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