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寰球视野历史钩沉群星闪烁逐梦他乡重庆仔儿旅行采风直击现场重庆书画作家方阵作品原创 经典时尚巴渝文化食在巴渝韵海诗苑娱乐星空华夏姓氏重庆美女茶酒文化美丽乡村重庆天地军迷世界拥军爱民社区文化
逐梦他乡
巾帼不让须眉——女少将的传奇人生
    2016-04-24 00:43:38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重庆文化影响着一生

  “第一次来到重庆的情景,至今我都记得清清楚楚。”1939年,为了躲避战乱,年仅5岁的王晓棠跟随父母从河南开封坐船来到重庆,一路上重庆独特的山川地貌给幼年的王晓棠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时到重庆的时候,刚好重庆下着大雾,远远看见朝天门码头就震惊了,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大的码头,真的就像是朝着天开的码头。”如此大气蓬勃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了王晓棠,从此也揭开了王晓棠在重庆长达9年的学习和生活

  “当时,重庆作为陪都,许多文化都汇集到这里。在重庆的9年生活中,我过得很快乐,重庆也是我第一座文化殿堂。”王晓棠回忆起重庆的生活,总有说不完的话。“当时重庆有很多剧院,父母很喜欢去看,在父母的影响下,我也慢慢地喜欢上看戏剧。”王晓棠每次放学都会去抗建堂,趴在门口看戏。“当时戏剧大多演的是古今英雄事迹,看着里面的爱国英雄,爱国情节就这样在我心里发芽。”王晓棠说,不仅看戏剧,家里许多书我都会看,不懂的字就查字典。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的熏陶下,王晓棠尚显稚嫩的脸庞,总让人感觉到不符合年纪的稳重和智慧

  在巴蜀读小学那几年,王晓棠不仅学习成绩优异,性格开朗的她,更是学校的风云人物。辩论赛、演讲比赛,王晓棠从来都是冠军。“当时,老师叫我参加辩论赛,对方是一个高年级的同学。本来都不看好我能赢,但是由于我从小就看很多书和戏剧,学习到很多知识,最后我赢得了比赛,更让老师对我刮目相看。”

  童年时期的王晓棠,仿佛注定是最闪亮的星。母亲知道王晓棠喜欢京剧,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托朋友找了一位当时有名的京剧师傅教王晓棠。哪知,老师一见王晓棠,就被她充满灵气的外表所吸引,十分喜欢。经过几年的学习,王晓棠也不负老师所望,展现出常人不及的天赋。1944年的夏天,年仅10岁的王晓棠第一次登上了舞台,开启了她的艺术生涯的第一步

跌宕起伏的艺术人生

  1948年,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王晓棠跟随父母离开了重庆。然而,重庆对王晓棠的影响却深深的刻在了骨子里。“离开重庆的时候,我的级任(班主任)老师告诉我,在上海有更好的艺术氛围,一定要去那里学习,不要浪费了天赋。”

  或许是对戏剧的热爱太过强烈,亦或是从小的爱国情怀。到了上海后,在得知部队招文艺兵时,义无反顾的投身于军营中。“当时,军官问我考虑清楚没有,怕不怕死?我根本没细想就说,一定要参军。”

  对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来说,初入部队少不了吃苦,可是王晓棠硬是靠着心中的梦想坚持了下来。经过努力,王晓棠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文工团京剧团,次年调入总政话剧团,1958年正式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开始演电影。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天赋,同年,王晓棠凭着《英雄虎胆》中扮演反角阿兰,以精湛的演技和苗条并散发着青春气息的身躯,赢得广大观众的喜爱。王晓棠在影片内跳了一段当时闻所未闻的热情激昂的伦巴,据说,此片播出以后,当时的大街小巷就暗潮涌动,出现了许多偷偷学跳伦巴的青年男女

  对于刚出道就收到热捧的王晓棠并没有骄傲,而是更加努力学习,发现自己可以改善的地方。在拍摄《海鹰》这部戏时,由于原先的女主角并不符合影片的要求,领导就力荐王晓棠出演。对于王晓棠这样的新人,就算之前有过不错的作品,可是临时替换主角,带来的困难却并不小。“当时,因为片子已经拍了一半,我半途加入进去,剧组人员都不怎么看好我。”王晓棠说,其实当时心里压力也是挺大的,可是我决定做的事就一定会努力去做好

  进入剧组后,本来一次寻常的试装拍摄,却让王晓棠赢得了所有人的认可。“那次,本来就是一般的试装,但是导演突然叫我演绎一场片中相思的情景。当时,立马调整情绪,凝视着手里的花,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王晓棠一边说一边还给我们做着示范,导演和剧组的人全都站起来鼓掌

  然而,正值王晓棠走红之时,“文革”来了。由于坚持说“建国17年文艺不是黑线专政”,她所有的影片均被否定。一夜之间,有关“揭发”、“批判”她的大字报,铺天盖地。1968年,王晓棠被“专政”,并被“勒令”交代“窝藏反革命大字报底稿”的“罪行”。王晓棠一口回绝:“我不能诬陷别人,也不能说不负责任的话。”于是,钢丝鞭、大木棍狠狠地打在她的身上。“专案组”的人还认为,一个娇嫩的女演员肯定一打就会招。不料,王晓棠尽管遍体鳞伤,却始终只有两句话:“没有!不知道!”

  一天,王晓棠从“专政队”干完活回家,发现门里地上有一封信:“大姐,我们夫妻俩都是工人,就在八一厂附近住。看见大姐干的活是苦的,身体是累的,我们特别心疼。大姐演的电影我们都看过,听说您跟银环一样的坚强我们每月从工资里匀出一个人的工资和粮票给大姐,大姐保养好身体,将来好为我们演更多的好电影。

  1969年12月,王晓棠由于“顽固不化”被“特殊复员”到北京远郊怀柔县。当地武装部的人为了保护王晓棠,把她安排到北台上林场。王晓棠在这里落户6年之久

  1974年,王晓棠16岁的爱子,不幸得了肝炎,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病情不断恶化,几个月后就去世了。当时,这一打击不啻五雷击顶,但这个“集美丽和坚强于一身”的女人并没有被打倒,她心中更坚定一个信念: 生命不息,一定要重返岗位,重回银幕!

  1975年,走过艰辛苦难的日子,王晓棠终于得到平反,回到了八一厂。从此,她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所挚爱的电影事业中去。然而,国内刚结束了“文革”的动荡,缺少好的剧本,好的剧组。面对这样尴尬的场景,王晓棠思考着能为祖国做点什么?“当时我就想,没有剧本,我就自己写;没有好的剧组,我就自己打造。”在王晓棠身上,总让人感觉到有使不完的劲,磨不掉的热情。1982年,王晓棠自导自演的《翔》一经播出后,受到了强烈的反应。“当时,很多人都不看好我,但是我就坚信自己能成功”王晓棠告诉我们,因为当时人手不够,她就亲自去实地考场;为了让剧组能做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她就提出让摄制组以责任划分制度,严格执行每一个人的职责

  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创新,王晓棠又一次用行动堵住了质疑声。后来,王晓棠彻底转型成为导演,执导了《大转折》、《大进军》、《较量》等一大批极具影响力的大片

临危受命,使八一厂扭亏为盈

  “王晓棠能演、能导、还能到剧组”这样的话传遍了整个八一厂,厂里的领导就希望王晓棠能够站出来,把她成功的经验给大家分享。“当时厂领导找到我,让我当副厂长,主管生产,我当时就懵了。我本来就喜欢自由,习惯做影视工作,让我当领导,还真没有考虑过。”如今回想起这件事,王晓棠还是嘟着嘴告诉我们,她明白自己的性格,做一件事就会付出全部的精力,如果当了领导,以后肯定就和拍电影告别了

  然而,厂领导的耐心解释,加上当时八一厂情况并不乐观,王晓棠最终决定奉献出自己的一切,来回报这个培养自己的地方。“当时,我一上任就把以前八一厂所有拍摄过的影片拿出来看了一遍,这是以前没人做过的。”王晓棠告诉我们,看完所有片子后,当时她心里十分沉重,许多片子根本拿不出手。再三考虑后,王晓棠拿出一些问题严重的片子,让厂里的每一个员工都认真看一遍。“我就要让大家来说说,这些片子到底有什么问题,让他们把问题找出来。”王晓棠干练的作风,在八一厂掀起了一阵狂潮。她不仅让大伙找出问题,还规定剧组限时改好剧本,用原有的素材重新制片。雷厉风行、做实事、以身作则,王晓棠就凭着这三条原则,给八一厂来个大清洗。随着她的严把每一关,做实每一步,八一厂的影片质量很快得到了全面的改善。

  1992年,随着越来越多人的肯定,王晓棠当上了厂长兼党委书记。然而,对于从未管过财务的王晓棠来说,被摆在自己面前的账簿着实吓了一跳。“我拿着账本一看,上面写着整个八一厂亏800多万元,我当时觉得太不可思议了。”看完账簿后,王晓棠知道自己这方面缺少经验,于是她想尽办法拉拢人才,开源节流,做到每一分钱的去向都记录在案。经过王晓棠一步一步的实干,事事亲力亲为,第一年厂里扭亏200万,第二年扭亏400万,第三年扭亏为盈,开始有奖金发给职工了;离任时,厂里资金剩余6000多万元

尘埃落定 只为人民

  一路风雨走来,早已是耄耋之年的王晓棠,也退居二线。但是,她仍然关注时事,关注民生。她希望用以后的时间能多做一些关于百姓的电视剧,“我这一生,经历了无数变故,也算是活得精彩了。然而,文革那10年,乡亲们对我的照顾,让我真切地明白了‘人民’的含义,现在就只是想多做些事来回报人民。”

本文转自:华龙网“逐梦他乡重庆人”专题

凡注明“来源:重庆文化网视”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地址:重庆巴南区融汇大道66号23幢16-4
值班电话:023-68418563
服务电话:13320356020 13512392372
投稿邮箱:hcy570708@sin.com
联系QQ:136228045
技术支持:宇琼科技
渝公网安备 50011302000173号
ICP备案:渝ICP备16012598号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
Copyright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文化网视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胜大律师事务所 高级律师 李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