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寰球视野历史钩沉群星闪烁逐梦他乡重庆仔儿旅行采风直击现场重庆书画作家方阵作品原创 经典时尚巴渝文化食在巴渝韵海诗苑娱乐星空华夏姓氏重庆美女茶酒文化美丽乡村重庆天地军迷世界拥军爱民社区文化
逐梦他乡
《南都周刊》副主编李霞:不如写好文字
    2016-04-30 22:16:11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这个重庆妹子不吃辣

  “李霞呀,骨子里典型的重庆女人,刀子嘴豆腐心!”在南方传媒大厦A塔一楼的咖啡厅里,李霞原南方都市报同事陈洁莹这样对我们说。“她怎么吃都不胖,身材好,皮肤也好。你们重庆女孩都这样,乐观,热爱生活,太让人羡慕了。”

  陈洁莹与李霞认识了有十几年,曾一起在报社共事,现在也和她一样,在南方大院里工作。

  同为好友兼同事的南方都市报文化副刊部副主任刘炜茗评价李霞:温和,真诚,直率。1998年,刘炜茗与李霞相识。那时候,李霞手头宽裕些,同事聚会,她总是抢着买单。在朋友们的记忆中,李霞从不吃辣,大家都对这个重庆姑娘好奇,“怎么你一个重庆人还怕吃辣?”朋友们经常开她的玩笑,“你到底是不是一个正宗的重庆人啊?”

“她有一股韧劲儿,坚定热忱”

  李霞确实是重庆人,重庆南川人,1990年于南川中学毕业。高考结束,她毅然填报了中山大学历史系,而当年,她的高考分数超出了北京大学录取分数线20多分。

  第一次踏入中山大学,李霞惊呆了。校园大而美,红砖绿瓦,有说不出的味道。中山大学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深深感染了她,李霞在这里饱读诗书,她内心对于学术、对世界的认知慢慢形成。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恪老先生的这句话成了她学习生涯中感触最深的记忆,这也成了她后来从事传媒行业一直秉承的理念。

  四年后,李霞从中山大学毕业。那个年代,大学生的就业直接而简单。作为中山大学优秀毕业生,且已获得保送本校研究生资格的李霞,可以轻轻松松进入政府机关工作,也可选择继续在中山大学读研、读博,然后留校任教,走上一条别人眼里顺理成章的人生道路。可李霞却没有这样,“好像一下子就能看到这一辈子的路,我想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毕业后,李霞选择进入媒体行业。

  李霞到广州粤港信息时报做实习记者,是1994年,对于自己人生中第一篇新闻稿件,她印象颇深,一场闹市凶杀事件。拿到新闻线索后,李霞走访了事发地北京路上的每家住户、每个商铺,以求还原现场。整个采访下来,她的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现在看来,虽只是一篇800字的社会新闻,但对于李霞来说,意义非凡。因为调查采访扎实,写作规范,她得到了报社领导的称赞。

  “试水”成功,李霞信心大增。她所在的《粤港周末》,在九十年代的广州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用李霞的话说,这里聚集了广州传媒行业的优秀人才。实习结束后,李霞在这里开始了她的编辑生涯。1998年,《新快报》创办,李霞从《粤港周末》来到了《新快报》,主要从事文艺副刊编辑工作。

  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对于信息的渴望显得从未有过的热烈急切,城市中的都市报开始显示出了它的活力。2000年,南方都市报正式创刊发行,李霞被“挖”到了南方报业集团,从此,便开始了近15年在“南方大院”里的生活。经济部编辑、IT记者、汽车编辑……李霞在《南方都市报》各类记者与编辑岗位里切换,这让她对媒体有了更深的理解,当然,也有了更深的热爱。

  广州大道中289号,南方传媒大厦A塔12楼1215办公室,李霞与七八个同事一起工作,约100方米的房间一半的地方都堆着书,一摞一摞,摆放整齐。这里就是《南都周刊》编辑部,2006年,《南都周刊》创始人陈朝华推荐李霞来到这里,2007年她成为了《南都周刊》常务副主编。同事小叶告诉我们:“别看霞姐平日里温柔知性,一旦进入工作‘频道’,她就可较真儿了。”

  《南都周刊》以深度报道见长,每一期话题的设置,每一个选题的议定,每一篇稿件的报道思路,每一段文字的修正与提炼,李霞都倾注了十二分的精力。与她合作的记者都知道,每篇稿件她基本都得看上八九遍,有时还要亲自修改三四遍。曾经的同事张丹萍在1995年认识了李霞,同在传媒圈近20年的她,对于李霞的“较真”印象深刻,“她骨子里有一股韧劲儿,坚定热忱。”

  2015年,《南都周刊》从周刊改为双周刊,在新闻内容与呈现版式上有了更高的要求。每周一,是杂志美编制版的日子,李霞基本会在美编室呆上一整天,从图片选取到版式设计,各个流程她都要严格把关。美术编辑李哲告诉记者,李霞在工作中严谨不严厉,她总能以邻家大姐的温和方式与大家共事。

骨子里的自由和独立

  安静,这是李霞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说话声音不大,温柔,让人觉得舒服自然。如今的她仍坐公交车上下班,与所有同事坐在集体办公室工作,大家都称她“霞姐”或直呼其名,在这里,大家平等自由,没有职位等级之分。这也是李霞一直留在“南方大院”的原因,“在这里,你有保全本心的自由,有纯粹做事的独立空间,有少受干扰的快乐。”

  从事媒体行业这么多年,李霞一直还是中级职称,她不参与评奖,不喜欢开会,不愿停留于交际场合。小时候她天天想着自己能成为一个“隐形人”。从小到大,她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在2015年第一期《南都周刊》的主编手记里,李霞写到:认真,恪尽本分。这是该期封面报道中褚时健说的一句话,李霞非常喜欢。“世上天才很少,更多人一辈子只能做好一件事,我最喜欢最拿手的就是文字,那我不如就把它做好。”身着风衣,系着好看的丝巾,坐在椅子上,李霞笑着说,一边用手扶了扶鼻梁上的黑框眼镜。

割舍不断故乡情

  已在广州生活25年的李霞,重庆之于她,是一个烙印。亲人现在都还在故乡南川,冬季,父母与哥哥姐姐会来广州小住。3月初,嫂子从重庆赶过来帮忙照看她一岁多的双胞胎儿子。出发前,嫂子在电话中问李霞想带点啥,李霞说带点老家的青菜吧。“豌豆尖、儿菜、择儿根……”离开重庆那么多年,重庆家乡特有的菜总是留在李霞的脑海里。

  一提到重庆,李霞就来精神。“父母总会在电话里给我讲重庆的变化,每次听了都很开心。我回重庆的次数不多,但每次回去,总会看到它的改变。”山变青了,水更绿了,城市正在变得更美。让她感受最深的是,重庆人的精神面貌变得越来越好。“越发积极乐观,老百姓更愿意去尝试新事物,体验新的人生价值。”李霞说。

本文转自:华龙网“逐梦他乡重庆人”专题

凡注明“来源:重庆文化网视”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地址:重庆巴南区融汇大道66号23幢16-4
值班电话:023-68418563
服务电话:13320356020 13512392372
投稿邮箱:hcy570708@sin.com
联系QQ:136228045
技术支持:宇琼科技
渝公网安备 50011302000173号
ICP备案:渝ICP备16012598号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
Copyright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文化网视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胜大律师事务所 高级律师 李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