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寰球视野历史钩沉群星闪烁逐梦他乡重庆仔儿旅行采风直击现场重庆书画作家方阵作品原创 经典时尚巴渝文化食在巴渝韵海诗苑娱乐星空华夏姓氏重庆美女茶酒文化美丽乡村重庆天地军迷世界拥军爱民社区文化
寰球视野
江东六十四屯是今天的什么地方?范围有多大?
    2019-02-11 16:17:27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俄文文献 ——有关江东六十四屯的记述(摘译)

集录校译者 薛衔天

《亚洲地理、地形和重要统计资料汇编 》第31卷的有关记述

从结雅河口至尼兹缅娜娅村,是阿穆尔河左右两岸、也是该河全部流域人烟稠密之地。据瑷珲条约,阿穆尔河左岸上述地区内,有中国臣民定居,他们属于中国国籍并由中国当局管辖。这些居民占据了阿穆尔河左岸由结雅河口至尼兹缅娜娅村的全部平川,还占去该河左岸小山丘上的一部分平坝顺江流量直线长度为66俄里,宽(由河向陆地量)为90俄里,总面积为 ,1400平方俄里。在这段上地上(结雅河和阿穆尔河沿岸),只有两个俄国居民点:农户居民点弗拉基米洛夫卡(在结雅河岸,距入阿穆尔河口7俄里)和哥萨克居民点尼兹缅娜娅阿穆尔河左岸 ,与中国满族村屯南部边缘相邻,建于1858年 。在中国臣民占据的左岸 ,平方俄里1400的平川和由结雅河口至尼兹缅娜娅村的一部分平坝上 ,1881年有中国臣民14000 ,人 (男女合计) ,其中汉人8600人,满族人4500 ,和达斡尔人900人,①这些居民共1266户 ,分住于63个居民点。满族村屯有小霍尼呼尔哈(距结雅河口5俄里)、大霍尼呼尔哈、下霍尼呼尔哈、图格敦(大年吉房屯)、布尔多、莽葛(莽奈)、西普奇、旧缓挥 、色尔干洽(白旗屯) 、莫勒列(马拉屯)、必拉(必拉托克索) 、段奇法 、布拉满嘎、达普哩耶、托列尔哈达(尼兹缅娜娅上2俄里处。其余的48个村屯位于平川深处和一部分位于平坝上,他们的土地也和俄国居民点的土地邻界。据1858年测绘的地图,在阿穆尔河左岸的尼兹缅娜娅村以下还有一个满洲村屯一康桥子(尼兹缅娜娅村以下10俄里) ,但现在它已不复存在,其居民已迁到尼兹缅娜娅村上面的平川去了。②

俄国总参谋部编《亚洲地理、地形和统计资料汇编 》 ,第31卷,1888年出版,第 183-186页 二、谢苗诺夫主编《美丽的俄罗斯》第12卷的记述 在布拉戈维申斯克附近住有不归我们管辖的汉人 、达斡尔人和满人 。少数达斡尔人和满人已经完全汉化了 。无论语言 、风俗上,还是服装上 ,他们和纯粹汉人在实质上并无差别 。据瑷珲条约第一款规定,左岸满人归属问题是这样解决的 ,即他们仍为中国臣民。毫无疑问,穆拉维约夫伯爵认为,重要的是将阿穆尔河从中国取过来归属于俄国这一主要问题确定下来 而其他局部性问题 ,比起作为这位国务活动家一切行动基础的宏大任务来,乃是微不足道的,他完全未予置理。他坚信,随着主要问题的解决,局部性问题将是比较容易解决的。 在签订北京条约时,伊格纳切夫伯爵关于俄国新界的第一条末尾是这样措词的 “如果在上述地方有中国人居住之地,则俄国政府承允他们留住原处,并准其照常从事渔猎 。 ”这样,北京条约对瑷珲条约的第一条作了有利于国的解释,即承认阿穆尔左岸中国满族居民所占的土地是俄国的领土,只是承担这样的义务不阻碍条约签订以前居住在这块领土上的中国臣民利用在订签前他们所利用的土地。③现在我们来叙述州内这些自治居民的状况他们在长66俄里的阿穆尔河左岸的居民点耕种的土地 ,伸入内地不过20俄里 ,共占地约1400 ,平方俄里 。在63个村子中,1883年只有37个具有村落的性质 ,其余的只是几所房子,2-4 个或单独的地营子。在上述37个村子和26个屯子中 ,据1883年详细统计,共有1266 户,13923名居民,他们有5390 ,匹马和 ,4008头牛。

谢苗诺夫主《关丽的俄罗斯》 ,第12卷,1895年彼得格勒出版,341-342页 三、马丘宁《关于居住在阿穆尔河左岸的汉人和满人的报告》节译 1860年11月31日签订了北京续增条约。这一作为最后的、更加完善的并包含了瑷珲条约全部内容的条约,从法律观点上说,与任何法规一样,是唯一能够执行的条约。但是 ,假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脱离法律原则的话,那么 ,尼古拉 ·巴甫洛维奇 ·伊格纳切夫解开了阿穆尔斯基伯爵不意之中打成的结子。整个瑷珲条约是由三条规定组成的。第一条规定了新国界,以及位于阿穆尔河和乌苏里江东南至海的领土为共管土地。第二条按条约划在阿穆尔河左岸的二、三千满族人给予没有先例的特惠。第三条说明俄中两国人在阿穆尔河、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互相贸易的权利和只准俄中两国船只在这些水道上航行。第三条至今尚未实现 ,虽然1881年彼得堡条约的第18条曾规定两国政府将签订有关实施办法的协定。剩下的前两条是关于被割让给俄国的领土和居民的。伊格纳切夫和恭亲王一样,在确定第一条的措词时 ,手头曾有过、而且已即是现在所提到的第一条的基础材料 ,无疑,意见详细地交换过了。如中国使臣曾想并且可能使其政府对划归俄国的居民行使的行政权和司法权固定下来的话 ,那么在1860年的条约中对此能不作出保留吗 但是 ,完全相反,经过对第一条文义仔细研究以后 ,我们看到了 ,该条肯定对瑷珲条约第一条规定得不甚清楚而且不符合国际基本准则的措词(但愿这不是对阿穆尔斯基伯爵的责难)作了解释。这里已经完全明确地划定了从石勒喀河和额尔古纳河会(汇,原文为会,应为汇)合处到太平洋沿岸的国界。因而不仅巩固了俄国对穆拉维约夫伯爵划为共管的大片领土的所有权,而且还明确地划定了俄罗斯帝国版图的起点。接着 ,它又明确了俄国政府对同从石勒喀河和额尔古纳河汇合处到鞑靼海峡和日本海之间的领土一起划归俄国的居民的义务。

兹将条约原文援引如下“如果上述地方遇有中国人居住之地,则俄国政府承允他们留住原地,并准其照常从事渔猎。 ”毫无疑问,在签订瑷珲条约时 ,这些满族人经在从事农业(这在满洲各地是很盛行的),虽然地方行政机关向巾央政府表示满族人只靠渔猎为生。北京的大臣们最初得到真相是在1880年,当时直隶总督李鸿章关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事务,并派出使臣(吴大徵和李金墉)调查国家资源。令使臣们惊异的是 ,在想象中是荒僻猎场的地方,他们发现了大量储藏的粮食以及汉人与满人繁荣的村庄。由于汉族移民不断的大量涌来,满族人都被汉族人同化得忘掉了本民族的语言 ,而且由早先威严的军人变成了和平的村民 。因此 ,设想北京条约第一条的原则只与至今仍在阿穆地区游牧的异族人有关是没有根据的。而且在条文中使用了(中国人)“村屯”这个字眼 ,而不是游牧住地。很清楚 ,这些满人的命运与其他居民已归于一样,否则,对他们一定会订出保留条款,并规定他们在满洲政府的管辖下居住在我们这里的权利 ,正如(北京条约第四条)没有漏掉瑷珲条约第二条有关贸易一节的规定一样。在此不妨顺便指出,无论是瑷珲条约,还是北京条约,都没有规定划归俄国的中国入可以无偿地利用土地的权利。看来,为了执行条约的规定,我们的阿穆尔行政机关应当毫不迟延地公布北京续增条约,对居住在结雅河与霍尔莫勒金屯之间的满人进行登记 ,并使他们与通古斯人、鄂伦春人以及其他异族人一样服从俄国的法律。④即使按照承认左岸满族人根据瑷珲条约有特殊权利的曲解(不幸这种曲解至今仍在流行) ,通过普遍登记的办法确定户数并编制户口清册,同时不仅禁止外来的中国居民,而且禁止当地人重新占有土地是适宜的。不幸,我们看到的情况却完全相反。由于满人归瑷珲副都统有名无实的合法管辖,阿穆尔当局不认为自己对他们负有责任,对他们的生活情况和不断扩展他们所占的土地毫不留意。正如中国人由于担心和俄国人发生战争而恐惧一样,我们只是从80年代才更加注意和谨慎地对待邻居 ,而不得不了解异族的居民。他们威胁过布拉戈维申斯克城,并对我们表现出明显的敌意 。例如 ,1880年破坏了电报局。为此,外交大臣先生向皇帝呈交了奏折 ,即应当让居住在阿穆尔河左岸的满人意识到他们应该服从我们的官员,至少要象服从中国的官员一样。这是俄国驻北京的临时代办、高级文官凯相德曾为此事提出过的意见。在得到皇上的赞同以后 ,通知了东西伯利亚总督,并因此采取了一些旨在阻止满人地盘进一步扩大的措施。为此曾正式划了界,据有关人员称,其面积为州内最好的土地计10800俄亩 ⑤。在瑷珲条约签订20余年后 ,对这些居民终于进行了登记,但由于人员不足 ,对这一尝试也未能进行到底。但是收集到的不完全的资料都表明一些十分有趣和完全意外的结果。 在我岸阿穆尔州的重要行政中心近旁竟有14000多名不属我们管辖的居民,其中有满人4500名,达斡尔人约 ,1000 名和汉人9000 ,多名(汉族人数,据阿穆尔州总督谢尼也夫少将称,目前至少增加了一倍)。这样,在阿穆尔州不仅承认了据瑷珲条约与领土一起划归我国的满人的自治 ,而且对瑷珲条约倒霉的第一条内未曾提的达斡尔人和后来迁入的汉人也给予了同等的权利,这就违背了北京续增条约、1891年关于禁止外国人占有边境地区土地的法令,更违背了国家法律和国际法的精神与准则 ⑥。关于我们有权不执行瑷珲条约有关满人的规定 ,我们提出的 由是否足以令人信服 ,但对以下两点未必有一点怀疑 ⑦一、鉴于援挥条约未规定无偿利用土地,我们有权向满人征收土地税和人头税;二、在1883年根据我的倡议通过立法程序废除了在我们这里对犯有过错和犯罪的中国人治外法权以后 ,我们也应当使这些满洲人服从我们的民事和刑事法律。因之,即使由于年代久远和问题一直未受到足够重视,以及由于某种原因不便对这些满人采取更为激烈的措施,但无论如何 ,我们并未失去监督他们的行为和从他们那里为国库增加一定收入的可能性。当然,由于完全不可能指望同化他们 ,最理想的办法是用志愿离开我们而回国的家庭发补助金,将他们迁移入境。⑧至于提到的达斡尔人,特别是构成居民大多数的汉人,他们是无条件归我们管辖的。中国政府没有任何理由保护他们的任何特殊权利和要求对他们优待。 为了更顺利地解决这些在各方面对我们都有害、因而是不受欢迎的居民的问题,需要经费。我认为最有利的是在立即着手将他们迁移出境的同时,向他们征收人头税和土地税 ,总共每年可收入不下13-14万卢布。当我想到要管理这些向瑷珲副都统缴纳肯定是很大一笔收入的居民,并认为这些居民必须无条件服从俄国政权时,就预料到与满洲当局将不可避免地发生争执,似乎必须即刻在阿穆尔州设立边界官 ⑨我们的行政机关对于我们这些定居的满人和汉人所处的反常状况部分原因是缺少这种官员 。应授予这种官员大体上相当于地方官的权力 ,并使他们们能够毫不困难地、及时地实施既定计划 ,以期今后通过逐渐向满人赎买土地并使他迁移出境的办法 ,容易地解脱这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否则,随着行政机关无所作为的间的延长 ,这个问题势必将越来越麻烦 。 (俄国总参谋部编《亚洲地理、地形和统计资料汇编》,第58卷,1894年彼得格勒出版,第33-39页) 四、格鲁姆一一格尔日麦罗著《阿穆尔州定居的异族居民》节译 现在我们来叙述阿穆尔州内这些自治居民的现状。他们占有阿穆尔河岸66俄里长的地带,他们的居民点和耕地伸入内地20来俄里见(《俄国皇家地理学会西伯利亚分会通报》,1883年第14期第1、2号附件,第1页,纳札洛夫著《阿穆尔州内的满人、达斡尔人和汉人》),总共占地面积为1400平方俄里。⑩在63个满人村屯中,1883年时只有37个具有村庄的性质 ,其余的村子都是集在一起或分散开的2-4所房子的地营子。属于第一类的有: 1、布敦达村(布丁屯) ,该村位于结雅河口以上17俄里,与俄国的符拉基米洛夫卡以上9俄里处。村中有71户 ,男女满族居民674人,役马 213头,耕牛142头。 2、小阿林村,位于同一山麓,在布敦达村东南偏南8俄里处。41户,男女汉族居民533人 。耕畜:205匹马,164头牛。 3、大阿林村,在同一山麓,位于小阿林村南约西南4俄里处,由129户组成 ,男女汉族居民1677人。他们有耕畜645匹马,520头牛。这是所考察的村子中的第二大村。这是一些汉人,如毛奇尔,有很大而且设置很好的庄园。 4、图格敦阿林村,在同一山麓,在大阿林村西南4俄里处,由40户组成 ,有 380个满族居民 。他们有耕畜120匹马 ,80头牛。 5、图什呼鲁村,在同一山麓,在图格敦阿林村南约4俄里处 ,有27户 ,257个满族居民耕畜有81匹马,56头牛 。 6、后东山村,在同一山麓,在图什呼鲁村西南约4俄里处 ,33户 ,男女汉族居民429人,耕畜有155匹

马 ,32头牛。 7、额尔古扎村,在后东山村东4俄里通往符拉基米洛夫卡村的路上,19户 ,男女达斡尔族居民167人;有76匹马 ,66头牛。 8、赫的山村,在额尔古扎村西南1.5俄里处,370户 ,480个汉族居民耕畜有185匹马,141头牛 。 9、前东山村,这是山下最后一个中国村子 ,在后东山村西南偏3.5俄里 。村中有54户,男女汉族居民702人 ,耕畜有270匹马,216头牛 。 10、11、 12、是一姐阿穆尔河畔村庄,由大、小、下三个霍尼霍尔哈村组成。其中一个在结难河口以下约4俄里处,在阿穆尔河的一条支流即作为一片广阔沼泽地排水沟的雷尼霍尔河与阿穆尔河汇合处,在大阿林村以西 ,相距10俄里处 。第二个村子在该支流的岸上,往下1.5俄里处。第三个村子在往下1.5俄里的阿穆尔河主流的岸上。三个村子有48户 ,男女满族居民488人 耕畜有:136 匹马和104头牛。 13、14、图格敦村和哈哩村(距前1俄里),第一个村子位于下霍尼霍尔哈村以下(沿阿穆穆河)4俄里和上述山下的图格敦阿林村村西9俄里处。两村中有42户,男女满族居民400人;耕畜有:124匹马,20头牛。 15、布尔多村,在阿穆尔河岸上 ,位于图格敦村以下4俄里处,24户,男女达斡尔居民192人;他们有耕畜:72匹马,72头牛。 16、17、18、19、是一族阿穆尔河河畔村,可称为“瑷珲对边村”,因为它们与中国的瑷珲城相对。其中上游的芒嘎村位于所在山村的山峪里。芒嘎村位于博尔多村以下不到4俄里的地方。在顺阿穆尔河往下约过2俄里是西普奇村,再过1俄里是旧瑷珲村,再过两俄里是色尔干洽村,村后有一条阿穆尔河的支岔流入阿穆尔河的主流,正对江右岸中国瑷珲城。在瑷珲城对过各村中共有62户口,606名居民(184个达斡尔人是芒嘎村和西普奇村是居民,390个汉人居住在旧瑷珲村,155个满人居住在色尔干洽村)(11,圈11),共有耕畜:165匹马,224头牛。 20、21莫勒列村和毕喇村又是一组村庄,第一个位于瑷珲城以下8俄里处 ,第二个在该城以下4俄里处。两村39户,男女满族居民370人,有耕畜117匹马,78头牛。 22、23、段奇法和巴拉芒嘎村是第3组阿穆尔河岸村;其中第一个村子不大 ,位于毕喇村以下4俄里处 ,第二个村颇大,在第一个村以下1.5俄里处。段奇法村有10户 ,有男女达斡尔居民85人,有耕畜50匹马 ,20头牛。巴拉芒嘎村有63户,男女满族居民593人,有189匹役马和126头耕牛。 24、阿穆尔河左岸最后一个中国村图勒哈达村,在巴拉芒嘎村以下16俄里处。它由46户组成 ,有男女达斡尔居民530人,共有耕畜:164匹马 ,138头牛。

其余的满汉村庄 已不在黑龙江岸上和山麓下 ,而是在阿穆尔与山麓之间的低地上。这些村庄如下: 25、葛林发村, 位于山下的图格敦阿林村与阿穆尔河岸上的图格敦村的正中间的瑷珲河岸上 。有12户,114个满族居 民,有耕畜:36匹马 ,24头(牛,原文无牛,很可能是牛) 。 26、山山村 ,位于后东山与芒嘎正中间的小村,有6户,78个汉族居民,有牲畜36匹马,24头牛。 27、色得察扎村,是在前山东村西南5俄里处不大的村庄 ,位于通往瑷珲渡口的路上,有12户,男女汉族居民

155人 ,有耕畜72匹 马 ,60头牛。这里的汉人沙尼业有一座很大、设置很好的庄园。 28、29 、30 、31、诺尔托克索村在前山东村以南6俄里处,它与儿座相邻的小村构成一组:位于诺尔托克索

以西3俄里的费多索(不要把它与下述 32号相当大的同名村相混淆)和位于诺尔托克索以南2.5俄里为图格敦村,以及西南约3.5 俄里处的赫图毕尔干村,4村共有30户 ,231个居民,其中达斡尔族109人(诺尔

托克索村的居农) ,其余的为满人,他们有90匹役马 ,62头耕牛。 32、33 ,这又是一组村庄:费托克索村(蓝旗屯)位于诺尔托克索村西南6俄 里处,27户,男女满族居民276人(他们有耕畜:81匹马 ,70头牛)以及位于费托克索村以东2俄里处的太平沟村 ,该村有18户 ,男女满族居民172人 ,有耕畜540匹马 ,40头牛。 34、阿林多克索村(三嘎基一一阿列乌格达 ),在费多克索村以南3.5俄里处 ,山(由,原文为山,应为由字)37户组成 ,有男女达斡尔居民350人 ,他们有耕畜111匹马,80头牛。 36、[应为35一一编者] 大格尔沁村,阿穆尔河左岸满人村屯中最大的一个。位于阿林托克索村以南约7俄里处,在位于山下格尔沁河上的俄国格尔沁村以下约9俄里处。大格尔沁村是中国村中最大的一个,由205户组成 ,共有男女汉族居民2490 人,他们有耕畜:1020匹马,800头牛 。这里的一些汉人,例如兰季以有很好的庄园而著称 。 34、[应为36一一编者] ,小格尔沁村 ,在前村以南不到3俄里处,同样是一个大村 ,有50户,男女汉

族居民650人 ,他们有耕畜:250匹马 ,200头牛 。 35、36 、57[应为 37、38、39],属于格尔沁村一组的村庄还有:纯的瓦诺村,位于小格沁村东北3俄里处 ,有8户,男女汉族居民29人(有耕畜18匹马 ,12头牛,)什提帕乌札村 ,在大格沁村西南偏西4俄里处,有16户 ,满族居民152人,(耕畜48匹马,32头牛) 达普里业村,距前村5俄里 ,距阿穆尔河1.5俄里 ,在格尔沁河与其汇合处往上一点,有4户,男女汉族居民40人(耕畜:12匹马,12头牛)。 其余25个村子不过是一些孤零的房子 。 根据纳扎洛夫(总参谋部中校纳扎洛夫的详尽著作 “关于阿穆尔州的中国臣民简记”及插图和一幅地图在阿奴钦的珍贵出版物 “关于东西伯利亚行政的正式文件集” 中公布过 ,后来成为珍本图书,因为多年来出版的份数有限)的详细统计,在所有上述37个村子与26个屯子中,1883年有1266户,男女居民 ,13923人 ;他们共有耕

畜:5390匹马和4008头牛。据我们所知,以后对满汉居民未再进行过统计 ,因此 1884一一91年州统计报告中重复着14000人这个数字。这些居民中有多少属于达斡尔族,多少是满族和汉族 ,是很难统计的。因为所有三个民族 由于互相杂居 ,一般已汉化得很厉害,所以不同的作者在不同的时期所引用的数字对三个民族中的每一民族都没有意义,这样,按着这些数字来判断那个民族(如达斡尔族)减少,那是不正确的。但是因为纳扎洛夫详细标明了哪个村庄居住着达斡尔人 、满人和汉人 ,所以我们可以确切地说,在达斡尔族各村中居住着男女计1700 人,在满族各村中有4400人 ,而在汉族各村中则是其余的7900人。 如我们在统计各村时所看到的,满、达、汉族各村分布在三种类型的地方:1:(应为顿号)毗邻阿穆尔河低地的山麓地带,其边缘从布敦达村循结雅河至阿穆尔河岸上俄国的尼兹缅娜娅村,在此直抵江的主河道;2、阿穆尔河河岸;3、延伸在山麓地带和阿穆尔之间的低地 。在山麓地带分布着上述村庄中的9个,共有460户 ,约 ,5000居民。这些在这一带占有160平方俄里的土地 ,以三角形深入俄国的格尔沁乡的土地 ,并有一部分是他们在不久以前侵占的。在有着极好黑土的山麓地带,由于满族、汉族人实行轮作制 ,所以他们的农耕土地占满了这一地带。在阿穆尔河河岸分布着上列以后的15个村子(10-24)有330户和 4100人。其余的13村位于低地上,在山麓

地带的边缘与阿穆尔河主流之间。其中有416户和4900,个居民(包括分散在这一低地上的许多房子)。在低地上满、汉人的田地只分布在较高的 、不受水淹的地方,同时低洼的 、不便于耕种的地方一般都被避开了。正因为如此,所以瑷珲的纬度以北 ,在山麓地带边缘与阿穆尔河沿岸之间,满 、汉人的村庄稀少 ,而在格尔沁附近则相反 ,那里有些地势较高的地方,所以集中了大量的满 、汉居民,有着辽阔的耕地 。 总之,山麓与阿穆尔之间,从结雅河口至尼兹缅娜娅村的低地,在1885年以前一查由上述满汉人的村子(10-37)的居民利用 ,不得侵害;只是在中国村子之间的空地有布拉戈维申斯克和俄国格尔沁乡几个村子的居民毫无阻碍地割过草;实际上,在这块地方中国巨民与俄国人之间从未发生过争议。在山麓地带则不同了。满汉居民在这里经常竭力夺占土地,并尽量向内地扩展自己的领土 ,这是由于在山麓地带的边缘有9个中国村庄所促成的。东西伯利亚总督阿奴钦于1884年所采取的一系列理智而坚决的措施结束了这些夺占领土的行为。这些措施首先在于正确划定俄国政府让居住在阿穆尔左岸的中国臣民利用土地的边界。这样限定的土地不是以前所估计的145800俄亩(折合1589.2平方公里)而一共只有108000俄亩(折合1177.2平方公里 ,就是承认了满汉居民对这些土地的权利(在1883年12月9日 “关于杜绝瑷珲条约留在阿穆尔河左岸的中国居民向阿穆尔州内扩展占地的可能性的决定 ”中对总督的命令有特别详细的阐述)⑩边界是犁成两条深沟 ,有些地方挖了界坑 ,但由于这些地方完全没有树木,所以未能立界桩。只是在阿林沟,即在满人夺取的土地向山麓地带的俄国土地深入最远的地方 ,才遇到了实际困难。在这里不得不从满人那里划出他们不久以前占去的耕地 。边界是靠总督在山麓地带修筑的道路和电话线路划定的 ,同时所有的驿站当然都设在俄国的领土上 。并规定避免在满仅族人的耕地上设立电杆。另一方面 ,在上述阿穆尔河岸66俄里长的领土上,有些地方设有哥萨克哨所和设有渡口 。最后 ,为了可靠地保卫这些永远取消了满汉人占有权的土地,将这些上地分给愿在自己的土地上筑地营子居住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城的小市民和莫罗勘教徒。他们出生于沃龙涅什省 ,他们在那里完全务农 。这种一系列的地营子及俄国格尔沁乡的新村成为防止阿穆尔州的满汉人向内地扩张的保证。虽然不确切知道 ,自从俄国人占领了阿尔河左岸以后有多少满 、汉人迁来,但在1884年采取 了这些措施以后 ,未必可能还有这种迁移。很显然,条约规定我们要保持俄国人占领阿穆尔州时在阿穆尔左岸的满 、汉人占有他们当时所利用的土地 ,但条约绝对没有规定我们应该接受新中国迁到俄国领土上来的人 。 注释: ①这一数字实际上是1870年俄国有关当局的统计数字,1881年是沿用这一数字。一一集录者 ②按暖库条约的规定,江东六十四屯起自结雅河(精奇里江)口,止于康桥子屯,其范围比中文文献记载的要大。一一集录者 ③应当实事求是地说,北京条约关于对江东六十四屯的规定,中国居民所享有的权利比瑷珲条约后退了。 一一集录者 。 ④马丘宁在这里闪烁其词,似乎据北京条约,江东六十四屯也和其他俄国占领的地区原中国居民一样划为俄国居民。这是对条约无耻的歪曲。一一集录者

⑤从此 ,江东六十四屯被俄国步步紧逼一一集录者 ⑥瑷珲条约并未将六十四屯居民划归俄国,相反,明确规定她们是中国居民并归中国官员管辖。一集录者

⑦夺取江东六十四屯制定法律根据。一集录者

⑧不能 “同化 ” ,证明了六十四电居民就是中国居民一集录者 ⑨不是一般的争执,而是血与火的战争。一集录者

⑩本文主要根据纳札洛夫中校实地调查写成的。一一集录者 (11)三村总人口之和为729人,606人显系错误一一编者 (12)关于这次犁沟界的情况在中俄文文献中都不多见。中文文献仅见于宋小 镰 的《 北缴纪游》,俄文文献仅见于此。一一集录者

1894年圣彼得堡出版,第 392-400页(摘 自《阿穆尔州概述 》,集录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本文责任编辑韩来兴)

本文转自:http://m.luckycalendar.cn/i6639918016760906247/?iid=33076207836&app=news_calendar&timestamp=1549777666&group_id=6639918016760906247&tt_from=android_share&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tm_campaign=client_share

值班编辑:黄颖

凡注明“来源:重庆文化网视”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地址:重庆巴南区融汇大道66号23幢16-4
值班电话:023-68418563
服务电话:13320356020 13512392372
投稿邮箱:hcy570708@sin.com
联系QQ:136228045
技术支持:宇琼科技
渝公网安备 50011302000173号
ICP备案:渝ICP备16012598号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
Copyright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文化网视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胜大律师事务所 高级律师 李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