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寰球视野历史钩沉群星闪烁逐梦他乡仙侠传奇旅行采风直击现场重庆书画作家方阵作品原创 经典时尚巴渝文化食在巴渝韵海诗苑娱乐星空华夏姓氏重庆美女茶酒文化凰鹰摄图重庆天地军迷世界拥军爱民社区文化
寰球视野
吴洛加:儿时我们这样玩儿
    2022-04-01 23:18:05    作者:吴洛加    来源:

春  游

 

小区里碰见刘大姐,左手牵着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孙子,右手则是一大袋花花绿绿的小食品。我问:又给娃儿买零食么?刘大姐扬扬袋子:是嘛,明天学校组织他们春游。十几样了,他还嫌我买得不齐呢。现在的娃儿简直是蜜罐罐泡大的,要啥有啥,哪像我们,读书那阵春游带个干壳壳烧饼,还兴奋得大半夜都睡不着呢。

 

看着婆孙俩走远的背影,我的思绪不由回到五十多年前春游的情景。

 

那时每到百花盛开的春天,学校会组织学生们开展一次春游活动。老师在课堂上宣布这一消息时,教室立刻传出孩子们的欢呼,张张笑脸灿烂得像花儿一样。在学生娃的眼里,班集体春游远比跟着自家爸妈春游好玩,人多热闹,活动项目新鲜且有趣味。

 

回家将学校的通知报告爸妈,他们满当一回事,立即着手准备。其实那年月还没有旅游休闲食品一说,春游所带食品被称作“干粮”:一把瓜子和花生,一个烧饼或馒头,再加一壶用军用水壶装着的温开水,如果大人发善心,在开水里兑了白糖,那简直就是天下最美的饮料。我同桌赵三所带的零食让很多人眼红,除了蛋糕、肉松,还有酥脆的饼干和香甜的糖果。赵三的爸爸是长途客车司机,当时算高收入一族,因此给儿子准备的春游食品远比其他人丰富。由于同桌情谊,赵三大方给了我一颗水果糖。糖产自上海,是赵爸托朋友辗转带回来的。仿佛记得那时国庆、春节市民可以凭票购买几两本地生产的糖果,平时是无福享用的。赵三的上海糖甜美无敌,不过纸质的包装纸与糖块死死黏在一起难以撕开,索性整个儿投进嘴里靠口水融化。那时没有冰箱,重庆人家储存糖果花生瓜子豌豆胡豆之类零食,是在陶罐瓦坛底部铺上生石灰,用报纸隔断,再将纸袋包好的食品放入。防潮效果奇佳,水果软糖都可以变成硬石子,对牙齿形成严峻的挑战。

 

春游地点大多选择城里的枇杷山或鹅岭公园,路近,走着去。同学们白衬衣红领巾打扮得光鲜亮丽,排着队唱着歌前进,路过斑马线时,所有汽车齐刷刷停下向我们行注目礼。有一回学校竟然包了大客车组织去了南温泉,这次活动让同学们兴奋了整整一个星期。大家唱着“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儿在流淌着花瓣的溪流上泛舟,穿丛林,过小桥,踢毽子、放风筝,数蝴蝶翩飞,闻桃李芬芳。老师现场指导学生们识别花草鱼虫,最后“嘟嘟”吹响哨子将大伙儿聚拢,在绿毯般的草坪上围坐成圈开展集体活动。最刺激的是“击鼓传花”游戏,鼓点先敲得不紧不慢,突然加快如小鹿奔跑,兀地停下,红绸花在谁手上就该谁进入圈子中间表演节目,或唱歌,或跳舞,或朗诵诗歌讲故事,活动结束,大家的巴掌都拍红了。老师事先悄悄给敲鼓的同学打过招呼,因此那绸花像是长了眼睛,想在哪儿停就在哪儿停,使得每个人都有出场展示自我的机会。成人后回想起这些经历,才真切体会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

 

我儿时所在的那条街,很多人家也会选择春明景和的周日带着娃儿们去户外活动,用大人们的话说,是去踩踩田坎吸点新鲜空气。那时重庆主城范围不大,城里上百万个燃煤炉灶终日喷云吐雾,特别是清晨常常呛得人咳嗽不已。出了城区进入郊野,蓝天白云,绿水青山,阡陌纵横,鸟语花香,感觉空气都是甜丝丝的,对城里人而言,春游具有不可抵挡的诱惑力。

 

春游那天爸妈会起个大早,熬稀饭做凉面拌卤菜,还会带上一大张布毯到时作餐台。坐车去江北或者过河上南山,哪儿都有让人心旷神怡的风景。有次恰好与赵三一家同路,两家人彼此熟悉,春游又多了一番情趣。我们舍舟登岸,沿着黄桷古道登临山顶,又踏着绿草茵茵的小路去文峰塔眺望半岛风景。天气晴好,树静草动,鸟儿们婉转于山谷。两家女主人结伴去潺潺溪流边挖掘香葱野蒜折耳根,就着流水洗净,说是为中午的野餐添一盘开胃菜。我与赵三采来树叶,含在嘴里不成调子乱吹一气;头顶头趴在地上观察蚂蚁搬家。累了,仰面躺在软软的草地上,头枕双手欣赏云舒云卷。一只蜜蜂嗡嗡飞来打算在脸上降落,吓得我俩翻身跃起抱头鼠窜。似有灵犀,那天不约而同带了纱布抄网,于是去水田与溪边巡弋,成片的蝌蚪恰似游动的墨点。选择大个儿的捞了,装在透明的玻璃瓶中,顺手掐来几茎翠绿柔嫩的水草为瓶子装点,宝贝似的捧着踏上回家路。晚上做了一个梦:瓶子里的蝌蚪游着游着不见了尾巴,长出了四条腿儿,身子也换上绿色衣裳,变成了可爱的青蛙王子,某天清晨它噗地一下跳出水面,在床头张开大嘴对着我呱呱,呱呱……

 

玩  枪

 

从某种角度观察,中国是个尚武的国度,娃儿们蹒跚学步便开始接受刀枪文化的熏陶。我孙子是男娃儿,三岁起对玩具的好恶便有强烈的性别色彩。凡是女孩儿喜欢的玩具,即便再精致漂亮,他也不屑一顾。倒是特别痴迷枪(当然是玩具枪)。今年春节送他玩具消防车,他指定要车顶装有水枪(水炮)的那一款。几年下来,各种玩具枪塞满了一抽屉。最近又迷上了名叫奥特曼的动画人物卡片,积攒了厚厚的一沓。我老眼昏花,那扑克牌大小卡片中的英雄手中挥舞的长剑倒清晰可辨,只是没有逐张细看,不知这个挑战怪兽无所不能的奥特曼是否也有枪。但我相信时下男孩儿的共同喜好,没有带枪的英雄断然引不起他们兴趣的。不男不女不阴不阳那叫娘炮儿,不值得崇拜。

 

现代娃儿对枪的喜爱,与其长辈们当年的癖好一脉相承,历史不断被重复,也许对枪的热爱会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走向地老天荒。

 

上世纪“文革”时期,各地曾经爆发过席卷全国的武斗,我亲睹过某次武斗场面,交战双方是胡须都还没有长齐的中学生。一个扛着旗帜的崽儿呐喊着爬上了对方阵地的屋顶,正举旗欢呼,突然听到啪的一声枪响,那崽儿显然中了弹,咕噜噜顺着屋瓦滚落下来。那段枪林弹雨的惨烈历史带有浓浓的血腥味,叫人切齿痛恨,刻骨铭心忘不了。

 

后来武斗止息刀枪入库,社会始得安宁。但人们对枪的感情却丝毫未减。我住的那条老街家家皆有枪:红缨枪。木头削成梭镖头状,打磨后涂上荧光粉寒光四射;枪头下部缀有红色丝绦,挺枪刺出便像火焰跳跃。中学生们扛着红缨枪在街头巷尾巡弋,有时还列队操习拼杀动作,气势很拉风,让一旁观战的鼻涕娃儿们羡慕得要死。

 

小不点们把对枪的喜好瞄准了玩具枪。那时商店有玩具枪卖,扣动扳机可以发出哒哒哒哒清脆射击声的铁皮枪,能够拥有一把,睡着了都会笑醒。有一年春节同学赵三姨妈送了他一把,他斜挎在肩,挺着肚儿在街上招摇,后面跟了一串邻居的小屁孩,陪着笑脸央求赵三:让我摸一下嘛,只摸一下。

 

对大多数娃儿来说,花钱买玩具枪无异于做白日梦,于是便动手自己打造,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纸枪。先用画报封面硬纸折叠成不同形状的部件,然后进行拼装,成为棱角分明、手感巴实、枪柄枪身枪管准星扳机一应俱全的驳壳枪。玩“官兵捉强盗”游戏时举着这枪振臂一呼,够威风。张伯伯家的老四当年正读中学,有一回甚至用硬纸折出了带有脚架的机关枪,连大人们看了也连声赞叹:像,真像!

 

木枪。那时人家以煤炉为炊,点火柴很容易寻得。选取一段木料,锯挖削磨做成形象逼真的卡宾枪,用墨汁将枪身染黑,远远看去蛮像一回事。张家老四还曾用木头做了一把可以发射纸质子弹的手枪。做好后手痒,瞄准家里的猫儿“大黄”弹射,恰巧射中猫耳,那畜生痛得一蹦三尺高。此景正好被他下班跨进家门的老汉儿发现,二话不说,夺过老四呕心沥血的作品一撅两半,并顺势赏了他几巴掌。

 

水枪。选用一端带竹节的竹筒,在竹节中间钻眼;另取筷子缠上布头塞进竹筒即成。摁进水中,往后一抽筷子,滋溜一声筒里便吸饱了水,射程可达数米远。男娃们喜欢端着水枪追逐着打水仗,嘻嘻哈哈甚是快乐。暑天时被迎面滋上一枪,不痛不痒还带清凉,中枪者满不当一回事。玩着玩着战争升级,个别崽儿不讲规则使阴招,竹筒里满满装的是淘菜水甚至潲水汤汤,交战双方极有可能将水战升级为肉搏,得大人出面调停。一觉睡醒,第二天又全然忘记了不快。

 

橘皮枪。许是从间谍片的暗杀场面得到启示,有娃儿制造了隐秘性超强的迷你枪。选一段几厘米长的鹅毛管,在橘子皮上一按,“子弹”便上了膛。此枪纤小若无,暗藏于掌心,觑空对着某人后脑来上一枪,对方受惊,回头满世界寻找枪手而不得,只有骂一声自认倒霉。还是张家老四,有次在上课时对着前排隔座的女同学“啪”了一枪,结果被抓了现行。老师盯了他足足一分钟:明天叫你老汉儿来我办公室。

 

弹枪。官方谓之弹弓,用小树杈抑或粗粗的铅丝做成,发射装置由xxx担当,弹丸则是xxx,(此处隐去关键词,你懂的)。那时男娃儿几乎人手一把,起初用来打耗子打麻雀。从前麻雀因为吃农民伯伯粮食被列为“四害”见而除之,农村的办法是在田里扎稻草人恐吓,抑或敲锣打鼓放鞭炮驱赶,并不怎么要那些生灵的性命,但它们一旦闯入我们那条街,下场只能用“悲惨”二字形容。也怪,能射中麻雀的娃儿,无疑都长着一双视力极好的眼睛,那时戴眼镜的学生娃真是凤毛麟角。前年街坊邻居春节聚会,莽娃现场交代,说他五十年前曾经藏身于空的水果篓子用弹枪射击路过的邻家女孩。此言一出,角落里嗖地跳出一位大妈,笑着一把揪住莽娃的耳朵:好啊,几十年的无头案今天终于水落石出,原来就是你娃弹的我嗦!众人嘻嘻哈哈笑成一团:算了嘛,坦白从宽,既往不咎。

本文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Mjk3Nzk1Mw==&mid=2247501850&idx=6&sn=e73a455184e30bed9f39dd5263b43b6a&chksm=9ac0b1d4adb738c29155a91615f2448c14553b18c9619625ee37a3bfcd2f5a95c7873ddfb1fc&mpshare=1&scene=23&srcid=0401Oa3xsEg4poskgSkiBduT&sharer_sharetime=1648823670001&sharer_shareid=7f18dec9171b14f7cc4b35af1252bb6a#rd

责任编辑:丽人

值班编辑:黄影

凡注明“来源:重庆文化网视”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地址:重庆巴南区融汇大道66号23幢16-4
值班电话:023-68418563
服务电话:13320356020 13512392372
投稿邮箱:hcy570708@sin.com
联系QQ:136228045
技术支持:宇琼科技
渝公网安备 50011302000173号
ICP备案:渝ICP备16012598号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
Copyright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文化网视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胜大律师事务所 高级律师 李饶俊